編者語 (25)

吳京寧

失落的人總是喜歡緬懷以往的“美好”時光:中世紀的歐洲人惋惜、追憶早已逝去的古羅馬的榮光,現代的基督徒則羨慕中世紀的淳樸、敬虔,甚至中國的十年文革,在某些人的記憶中也化為“青春無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在許多秉承文化保守主義的福音派基督徒眼中,二十一世紀無疑是一個與神隔絕、全然敗壞的世代。

從某種角度看,這些抱怨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看待往昔、現時與未來,更是值得討論的。最近就有人提出了所謂“本尼狄克選項”(Benedict Option)。作為天路客,我們既是眼光投向天家,又是雙腳踏在當下。在這個世界上,特別是針對北美華人基督徒的特殊身份,我們當如何走那天家之路呢?今年的春季佈道會,我們教會請來了黃國倫牧師。在佈道會後,黃牧師接受《心版》同工的採訪,針對教會與世俗、華人教會跨代關係以及城市、職場事工等問題,敞開心扉,闡述了自己的見解,這就是《教會的DNA》。而一萍師母的《邁向永恆的家園》中,則向我們提出了在天家之路上的四個“持守”。

由於社會經濟結構的不同,尤其是作為移民的我們,是無法像聖本篤(聖本尼狄克)那樣退隱農耕的,而使徒保羅的在都市中織帳為生,倒似乎是更符合我們的情況。繼上一期的“子女教育”,我們選擇了職場事工作為本期《心版》的特別主題。職場,作為我們與世俗的最大交集之一,不僅僅為我們提供生計,也是向世界見證耶穌、傳播福音的禾場。香港聖經教會的詹崇新長老在為本會作職場事工講座期間,接受《心版》專訪,介紹了自己在幾十年職場生涯中的事工和見證,本期登出專訪的上半部分。職場事工的主要負責同工黃風華弟兄,則在《神所帶領的職場事工》一文中,以親身經歷介紹了職場事工在自己信主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這一事工的異象與推展情況。黃亮、張翔兩位姊妹的文章,《神的恩典夠我用》和《借力使力,成就卓越》,從不同角度介紹了自己對這一事工的感受。巧合的是,“生命見證”與“與主同行”欄目的文章《耶穌來了》和《科研福音雙豐收》,也是反映了職場事工這一主題。

教會的福音工作是多渠道同時進行。在本期的幾篇見證文章中,不同文化背景、經歷迥異的幾位弟兄姊妹,介紹了自己是怎樣來到主耶穌面前,接受新生命。謝琳、David Lee母子倆關於紐約短宣的文章《與年輕的弟兄姐妹一起成長》、《參加紐約短宣使我成熟》,讓我們看到了一家兩代人不約而同的心聲。曾陽生弟兄的《夏日橋的驚與喜》,展示了老一代同工從年輕一代身上感受到的鼓勵與鞭策。關於BQ(Bible Quizzing,聖經測驗)的幾篇文章,展示了對孩子們從小屬靈教育的重要性。《煉愛進行曲》,勾勒了“夫妻恩愛營”是如何讓夫妻在主內一同長進的。

章嘉恩傳道在神學院讀書期間,曾在本教會見習。去年年底,他應聘回到這裡,成為我們的青少年傳道,深受孩子們喜愛。《美好的開端》是他對半年多來的服事的回顧。

最後,如以往各期,感謝王子中弟兄獻上的兩幅辛辣的漫畫,還有張建弟兄的《建堂記》,將本會的歷史掌故娓娓道來,讓《心版》充滿了情趣。

天家之路是辛苦的,天家之路上有眾弟兄姐妹同行、長輩導師輔助,我們並不失落,同奔天家之路是歡樂的。

責任編輯:楊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