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文藝叢林

漫畫集錦(35)

“年輕人,那是儒達牧師,不是尤達大師。” “Young man, that’s Pastor Juta, not Master Yoda. ” 
* 尤達(Yoda) 為《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中智勇雙全的絕地宗師 (Jedi Grand Master) ,主角天行者路加的師傅。 

波士頓一別

張子義

親愛的主,

自創世以來,
為你所賜予的浩大救恩,我們感謝;
為你從未停息地詢問:你在哪裡?我們惶恐;
為你不斷呼召來跟隨你,我們甘心。

橄欖山一別,已然兩千年,
我們仍切心等候你再來。
“主耶穌啊!我願你來!”

米利都一別,保羅和眾人都傷心,
因為不能再相見;
但知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2023年的今天,你的僕人唐牧師和他的團隊,
即將結束這多年來美東巡迴佈道,我們感念、我們不捨,
我們的心情,如同當年的橄欖山與米利都之別。

求主賜福這個佈道團隊,
繼續在各地發光發熱,
帶領失散羊群歸回主的羊圈。

我們求主堅固我們。
求主保守今天聚集在這裡的眾聖徒,
靠著聖靈牢牢守著主透過唐牧師交付我們的善道。

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禱告,阿們!

祢和我

田淡

聖靈帶領我到2020年8月底的這一天在我們教會受洗,在受洗之後的那幾天裡,我感覺自己每天漂浮在純粹的喜悅中。此詩記錄下了當時的感覺。

我來到蔚藍的海邊 

霞光從鑲著金邊的雲中出來 

那是祢寬大的手臂 

用透明純潔的光澤 

來擁抱我 

我走在林間的小徑 

茂密的葉子之間鳥鳴啾啾 

那是祢溫暖的話語 

以輕柔溫馨的聲音 

在警醒我

我看著盛開的鮮花 

每朵花的露珠、顏色、和形狀 

那是祢似金的承諾 

使晶瑩璀璨的葉瓣 

會撫慰我 

我是一棵遠山靜默的小草 

祢看到了我 

揀選了我 

先愛了我 

給我一個成為樹的希望 

在一個芬芳的果園裡落腳

從此人生有了別樣的風景 

自由、豐盛地成長 

笑對風起、花落。

張新青

初冬蕭蕭百木凋,
路伴喜遇菊兒笑。
霜劍催逼不變色,
俏立枝頭自逍遙。

造物微弱小小花,
也能教我生之道。
休懼寒潮風雨狂,
只依天父顯榮耀。

天淨沙・小院秋景 (三首)

張紅星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小令以白描的手法寫景抒情,非常簡練生動,第一次讀到我就喜歡上了,此後的日子裡,每每遇到美景觸景生情時,就會填一曲《天淨沙》。適逢小院秋景正濃,欣賞讚歎之餘忍不住又開始推敲文字。

天淨沙・小院秋景(一)

天高雲淡風輕,菊粉繡紫松青,一地繽紛落英。 夕陽美景,讀書人話秋情。

天淨沙・小院秋景(二)

天高雲淡風輕,葉紅草綠鵑青,小院正濃秋景。 創造大能,心中別樣崇敬。

天淨沙・小院秋景(三)

小院秋色正濃,天高雲淡葉紅,微風輕拂草動。 誦讀聖經,讚歎奇妙大工。

都市桃源⸺訪友人新居有感(外一首)

張建

裊裊升騰的晨霧
讓樹的枝杈若現若隱
沙沙而過的微風裡
彷彿有神的呼喚聲

高大壯碩的樹幹上,
有無數細小的植物附生
生命連接,不分大小先後
都來自天地創造之門

生著綠苔的石階
沿著嘩嘩的溪流而行
小徑上落英繽紛,
大自然的馨香之氣依稀能聞

遠離市聲,枕湖而居
黛色湖水充滿安息寧靜
魚兒輕輕地在水面接喋
連鱷魚也變成個小呆萌

在這裡
願做一隻鳳蝶,在花中翩翩起舞
願做一隻金猴,在枝頭飛越翻滾
願做一隻白鶴,在湖中輕柔漫步
願做一隻狍鹿,在林間閃轉挪騰

其實,就做一滴露水吧
生在高高的樹葉尖
滾到美美的花瓣裡
落進茵茵的草葉間
逝於厚厚的泥土中
等待明天,被提至永恆。

外一首、慰問病中姊妹 (和李煜詩“病中感懷”)

倥傯中年路,魔鬼突強梁。風柔緩痛意,雨細潤創傷。
夜悟靈丹語,朝承慈顏光。恩緣何所幸,寸心達君王。

注:君王指上帝

李煜原詩
憔悴年來甚,蕭條益自傷。風威侵病骨,雨氣咽愁腸,
夜鼎唯煎藥,朝髭半染霜。前緣竟何似,誰與問空王。

作者原屬青橄欖團契,CBCGB長老。現移居佛羅里達州。

責任編輯:潘瀾

愛・十五行       

張子翊                                                                                     

轉過身來疲倦那目光緩緩投向

大祭司深深宅院那端

彼得羞愧的神色

雞叫了。篝火兀自飛騰

啐上的唾沫臉頰流淌

鞭影綻開的肉屑飛舞

塗了泥披肩說是紫袍

手中破損葦桿是權杖

悲苦路有盡頭麼?五寸大釘伺候:

釘腳骨釘手掌釘入恥辱柱

天地間孤懸,竟無處容身

寸縷盡褪是神子

被扎的左胸血水如注,流向

最乾裂最荒蕪最飢渴我的心田

是愛

(02/23/2023, Boston)

Love Pierced

Translated by Patrick Chen

Turned around, the tired gaze slowly fell 

Upon the deep courtyard of the high priest 

Peter’s ashamed tears flowing down cheeks 

The rooster crowed. The bonfire soared. 

The whip cracked 

Bits of flesh flew 

A mud-smeared cloak claimed to be purple robe

A rotten reed in hand serving as a scepter 

Is there an end to the path of sorrow? The five-inch nails await: 

Nailed into the foot bones, nailed into the palms, nailed to the shame column

Suspended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with no place to rest 

The tattered garment fades away, revealing the Divine Son 

The left breast pierced, blood flowing into 

The most arid and barren and thirsting field of my heart

It is love.

(Translated by Pastor Patrick Chen. 04/06/2023)

馬伯母的滷牛肉

薛朱小鶯(整理提供)

6條小牛腱

6顆八角

4大片甘草

2片果皮(陳皮)

2茶匙 花椒

3片薑

1片糖

1茶匙鹽

1杯醬油

1杯千雪利酒 (Dry sherry) ,可用中國黄酒如紹興酒替代

小牛腱洗净,稍煮5-10分鐘,去血水。再洗净。

把牛腱放入鍋内,加八角、甘草、果皮、花椒、片糖、鹽、酱油、酒。

加水七、八分滿,不需要蓋過牛腱,否則滷汁會太淡。

大火煮沸,中大火煮約40分鐘,中火再煮30-40分鐘至牛腱肉軟。

關火,再燜至牛腱的筋軟嫩即可。

待肉涼切片,擺盤裝飾,肉片澆上少許滷汁,即可享用。

作者屬週三姐妹會。

責任編輯:潘瀾

夏媽媽的燻雞

夏宗蓓

在台灣我們從小吃媽媽做的湖南臘肉,是抹了花椒鹽的半肥瘦豬肉。天涼入冬前,掛在外面陽台吹幾天,然後拿去菜市場,請老兵伯伯掛在大油桶裡用木屑松枝燻幾小時。過年前後,我們家電鍋裡常蒸好一碗燻臘肉、臘腸、臘魚,是我們全家期待的年菜。

來到美國,像是媽媽懷抱的燻味是我的思鄉。找到海外食譜第一集第一頁的燻雞,試做幾次,聊以解饞。卻成了兒子的最愛,說即使燻雞時燒壞了灶檯子都值得!嘗過的鄰居見面一定提,燻雞竟成了他們的難忘!

這是整理過的燻雞食譜:

1. 一整隻雞,洗淨,周身抹勻花椒鹽,在料理台上放4-5小時,或在冰箱裡放1-2天。

    花椒鹽:1-2大匙炒熱的鹽,拌5-10粒花椒。

2. 大半鍋水煮滾放入雞,轉中火,偶而翻身,煮25-30分鐘,熄火稍等。起鍋涼10-15分鐘。

3. 一個舊平底鍋,放入一個圓型派盤,包錫箔紙。

    兩大匙白糖或紅糖,兩大匙麵粉或米,一個茶包的碎茶葉。放入派盤,混勻,

    用兩雙一次性筷子,架在派盤上。

4. 雞放在筷架上,小火燻15-25分鐘。稍涼,切塊上桌,亦可冷食。

好幾年過去了,媽媽來美國看我們,看到外孫和朋友都愛吃的燻雞,她也嘗一兩塊,但沒說什麼。2000年我們跟媽媽回到湖南湘潭老家,才知道老家的臘肉臘魚香腸是掛在燻房裡燻個把月,燻得透透的。市場上的燻魚還是這麼燻,吃在嘴裡,每一口都燻透了,無以倫比的美味! 媽媽在台灣做的湖南臘肉是她的思鄉。

2007年我跟媽媽一起加入週三姐妹會。聚餐時也偶而做燻雞,多次有姊妹期待的問我,今天你做燻雞嗎?2009年就答應在姐妹會暑期活動示範做燻雞。不巧那天我生病,就在家做了半成品,請媽媽帶去姐妹會示範完成,很成功! 從此大家念念不忘的是夏媽媽的燻雞。

     獻玲姊妹是好學生,她常做,加以改良,又帶給大家享用。現在(疫情前)姐妹會聚餐都期待獻玲的燻雞。她的改良如下:

  1. 用雞腿
  2. 蒸熟雞腿
  3. 燻30分鐘後,燜10分鐘

    感謝主! 讓我們傳承,像保羅勸勉提摩太,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從湖南臘肉到美國燻雞,都能嘗到神無以倫比的愛!

【後記】這篇是2019年為收集出版教會食譜而寫。當時“姐妹會”每週三在一萍師母帶領下在教會查經分享聚餐。一擱四年,如今疫情後“姐妹會”改在網上分組查經,已經沒有了原來分享的美食。而文中提到的獻玲姊妹,年初開顱手術後,至今仍住院康復中。獻玲姐妹的病情帶動多個教會越洋禱告網,無數人爲她禱告;她所經歷的驚險起伏、仰望神奇跡般的保守,令人敬畏、感恩和嘆息。

2019.04.26  (2023.05.28更新)  

作者屬週三姐妹會和主日學“屬靈恩賜”班老師。

責任編輯:潘瀾

週三姐妹會合影,前排左一為夏媽媽,左二為馬伯母;後排左為張陳一萍師母, 右為夏宗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