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子女教育

做一把神手中的弓

文:张建

今天是父亲节。愿普天下所有的父亲们节日愉快!

父亲节1910年诞生在美国。当时华盛顿州的乡下,有位女基督徒,叫多德夫人,她母亲在生育第六个孩子时死于难产,她的父亲斯马特先生便独自一人,承担起抚养和教育六个孩子的重任。他白天在农场辛勤劳作,晚上回家还要照料家务与孩子们的生活,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父亲却因多年的过度劳累,在1909年去世了。

父亲去世当年,多德夫人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特别想念父亲。她知道父亲对儿女付出的爱和艰辛,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于是,她把这感受告诉了教会牧师,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来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她的想法得到了牧师的赞许和当地各教会的支持,于是她写信给市长与州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他们的赞成,1910年6月,多德夫人所在的州和市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庆祝活动。



左图:多德夫人{Sonora Smart Dodd)
右图:多德夫人的父亲斯马特先生(William Jackson Smart)

在父亲节这天,人们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表达对以故父亲的悼念,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几年后,当时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表示支持设立全国性父亲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成为美国永久性的纪念日。当年柯立芝总统曾说,建立父亲节,是为了“在父亲和子女之间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并且使父亲铭记自己应尽的全部责任”。所以,庆祝父亲节,不单是感谢和祝福父亲们,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鞭策。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说:“一想到人类,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能为人父母,真是太可怕的事。“仔细琢磨这句话,确实有点细思极恐的味道。如今社会和职场上有各种考试,考过了才能拿资格证书,上岗位。凡事设定限制,有准入的门坎,这是应该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关乎家庭幸福和子女前程的大事,却是例外!如果说,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他们有教师资格证吗?

感谢神,在圣经中给我们赐下话语,教导我们懂得如何去为人父母。在以弗所书6章4节中,使徒保罗教导说:“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这段经文,是我们养育子女的座右铭。

弓与箭

“不惹儿女的气“,即不要用不合宜的言词和行动,去惹怒儿女们,使他們心中产生持久的怨恨和压抑感。父亲不能对子女盛气凌人,专横霸道、批评嘲弄,而是要有一颗仁爱宽厚的心,尊重子女,善于表扬和鼓励他们。

前几年,中国一个著名网站上出现了一个网络论坛,名叫“父母皆祸害”。这个名称,代表了中国大陆子女的一种思潮,主要表现为,子女不认同父母的一些思考和行为方式,譬如父母对子女的专制与蛮加指责,父母把抚育看成对子女的恩典,将自己视为真理的化身,对待子女如同自己的私产等等。

曾经读过一首诗,其中写道: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这首诗,是黎巴嫩的著名诗人和画家哈利勒·纪伯伦所写,冰心翻译。纪伯伦是阿拉伯海外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是阿拉伯近代和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同时,他又是一位基督徒,小时候就常听母亲读圣经。圣经中的博爱思想,对他影响很深。他理想高远,要效法耶稣基督,用真理去开启世人的心;他情感深沉,要以自己灵魂,去关慰世人之苦。他曾写道:“被钉在十字架的人呵,你是钉在我的心上,那刺透你双手的铁钉,也刺透了我的心房。”

这样一位文坛的巨匠,却有一位“不合格”的父亲。19世纪末,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一个牧民家庭,父亲贪杯好酒,家中生活贫困。他十二岁那年,母亲为了谋求生路,带着他和其他几个孩子来到美国波士顿,落脚在唐人街贫民区。他进入一所侨民学校学习,很快就在文学和美术上显露出天赋。来美国三年后,他又回国,深造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他那性情粗犷的父亲,却没有因为他回来而欣喜若狂,反倒在醉酒后胡言乱语。经过努力,纪伯伦开始在诗歌和绘画上崭露头角,父亲却从不鼓励和赞扬他,而是责骂和讥讽他,说他写的东西不能当饭吃,毫无用处。有一次,他的父亲设宴招待朋友,客人们看到纪伯伦写的诗,都夸奖他,他心里高兴,席间应邀朗诵了一首,但是他父亲却两眼冒火,说:“我不认为朋友们会重视你的废话。你还没有经验,还不给我住口!” 看着父亲不屑的眼神,他伤心透了。

尽管他一直爱他父亲,父子间的鸿沟却始终没有消失。诗人的心灵,在痛苦里挣扎;他的思想,在痛苦中升华。他在诗中告诉世上的父母: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
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快速射向远方。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你们的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神爱世人,把自己的独生子赐给了他们。神爱他们,也把儿女赐给他们。“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诗篇 127:3)。神的心目中,亲子关系是福杯满溢的泉源,子女,应该成为对父母当今和未来的祝福。父母是弓,孩子是箭,弓箭搭配得好,弓才能送箭一往直前。

然而,弓和箭再好,还得靠着射手的操控,才能发挥作用。在射手的手中,弓弯了身躯,积聚力量,骨节间嘎嘎作响;在射手的眼中,箭对准了标靶,朝气蓬勃,蓄势待发。这射手,就是我们的神。祂有无比的膂力,有千里的目光,弓开箭发,百步穿杨。我们都是神手中的器皿和工具,唯有祂的做工,才能让我们成就。弓再好,也无法左右箭未来飞行的方向,唯有上帝这位射手,才能一箭中的。

子女借着父母的身体来到人间,其生命的源头却不是父母;孩子与父母同住一屋,却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们是上帝的造物,属于神。父母能给子女爱,却不能代替他们思想。时代变迁,环境改变,孩子们有自己的思考和理想。父母可以提供衣食住房,来养育保护他们的身体,却不能用自己的见识,来包裹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要接受神明日的光照。

当然,我们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借口种种理由,放弃父亲的责任,而是要按主的教训和警戒来养育子女。“缺席的父亲”,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他们或者因为和妻子离异,或者工作在外地,或者频繁出差加班、应酬频繁,早出晚归,子女见不到他们。一些父亲即便人回到家,却把工作带回家中加班,或只顾自己看电视看手机,很少和跟孩子交流。

生活中父亲的角色,对子女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美国全国儿童委员会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父亲,他的自杀几率,比有父亲的孩子高出5倍,辍学的几率高7倍,犯性侵罪的几率高11倍,患上行为障碍的可能性高15 倍,入狱的几率也高15倍,青少年时离家出走的几率要高24倍。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我们,父亲的角色,跟母亲的一样,对子女的成长有決定性的力量。

弓和箭,搭配在一起。诗篇 127篇5节唱道: “箭袋充满的人,便为有福”。让我们怀着谦卑和快乐的心情,在神的手中弯曲吧。弓把力量传给了箭,舒展开身子,欣慰地目送箭飞向远方。神爱飞翔的箭,也爱稳定的弓。

好榜样

在圣经中,有一位父亲的好榜样,他便是马利亚的丈夫约瑟。马太福音开卷第一章就说:“约瑟是个义人。”(1:19)被神算作义人的,为数很少,约瑟是其中的一位。

约瑟是一个顺服神的人。在他和马利亚成亲之前,天使向他梦中显现,说,‘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马利亚来。因她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马太福音1:20)作为凡人,开始约瑟对此可能不解,心中难免有委屈。俗世道德的指责,外人的闲言碎语,都有刺心的痛,他曾想到要解除婚约。然而,作为义人,他对神有顺服心,于是忍受了这一切,娶了马利亚,并对她敬护有加。

约瑟是一个敬畏神的人。耶稣出生后,“按摩西律法满了洁净的日子,他们带着孩子上耶路撒冷去,要把祂献与主。”(路加福音2:22)他们为耶稣行割礼,将耶稣献于主,并用雏鸽献祭。以后每年一到逾越节,他们就一起上耶路撒冷。作为一家之主的约瑟,一直敬虔守节。

约瑟是尽责的丈夫和父亲。起初约瑟勇敢地承担起马利亚未婚先孕的道德压力,体现了男子汉的勇气和担当。约瑟陪伴怀孕的马利亚,长途跋涉到伯利恒,为马利亚的生产准备好简陋却温馨的条件。耶稣出生后不久,他蒙受天使的指示,带着马利亚和耶稣,长途来往于埃及等地,克服困难,避开凶险,尽可能呵护家人,为他们提供安全和保障。约瑟供养家庭所需,一定也是尽心尽力,不辞劳苦。家境贫寒,子女多,他一个卑微的木匠,要负担一大家子的吃穿费用,是多么的不容易!

约瑟是一位言传身教的好父亲。耶稣的成长,除了天父的带领,也离不开约瑟的教导和抚养。约瑟把木匠手艺传教给了耶稣。约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的信心和顺服,忠诚和可靠,相信一定给主耶稣的完美生命以极大的影响。耶稣后来的传道信息中,包含许多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朴素哲理,之中可以看出约瑟对祂教导的痕迹。

耶稣的家乡拿撒勒,有一座圣约瑟教堂,小花园中间,有一尊铜像,一位男子持手杖而坐,打着赤脚,低眉颔首,仿佛在劳作后的休息中沉思。他,就是约瑟。有意思的是,铜像遍体铜绿,两个膝盖处,却露出金黄的铜色,那或许是游人抚摸出来的。“男儿膝下有黄金”,约瑟在神面前屈下金色的双膝。他的顺服、耐心、持守和勤劳的好品行,为基督的国度增添了光彩。要抚养耶稣这个天才儿童不容易。约瑟低眉谨作圣家长,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平凡而伟大、恪尽职守、人格完美、脚踏实地,真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一个从不缺席的父亲!

求神帮助我们,让我们为着爱主爱儿女的缘故,以约瑟为榜样,从圣经里好好学习,怎么当好父母亲,拿到做父母的“合格证书”。做一把稳定的弓,在神的手中,弯腰蓄力,把力量奉献出去,让子女的人生之箭,射向神指定的方向。

 

作者为教会新任长老,属青橄榄团契

责任编辑:胡晓耘

插图:陈东博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

李 沉

引子

CBCGB成立的那一年(1969),我們從加州搬到這裡,我在MIT的林肯實驗所工作,這一住就是46年。因為孩子們成家後都搬到了達拉斯,去年九月退休後,我們倆就應著他們的心願搬過去,但卻依然想念老家波士頓、CBCGB。所以半年的時間,已回老家兩次。

今年四月回來時見到蔡明哲長老,他特意就《心版》的子女教育特輯向我約稿。儘管怕有王婆賣瓜的嫌疑,但又想到,基督徒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有機會把他們養大成人全是神的祝福和朋友的愛護,我應該數算主恩,也希望能給教會中年輕的父母們提供一點參考。

信仰

我們夫婦兩人都是在教會還在Woburn時,由焦源漣牧師施洗的。開始在教會事奉時,我們都教過兒童主日學。兩個孩子從小在教會長大,一直堅持上兒童主日學,許多教會裡的老朋友都教過他們。至今我還記得,當年他們在幼兒班時,吳朱琳姊妹抱著他們的情景。當中文學校和主日學時間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總是以主日學優先。孩子上高中後,都做過主日學老師的助手,對主日學有著美好的記憶。
感謝神,兩個孩子在中學時就歸向主,至今仍然信仰穩固,堅持主日崇拜,帶領自己的孩子參加主日學。

學習

中文——我們的兩個孩子小時候在家都學中文,也上中文學校,能夠用中文與長輩交流。我們一有機會就用中文給他們講一些中國的古典故事,讓他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之處,如飲水思源、尊老敬賢等,培養腳踏實地、穩紮穩打、勤儉克難的生活態度,為自己的華裔美國人身份自豪。

數學——數學是人間真善美的結晶。我喜歡數學,也對孩子從小的數學教育很重視。我覺得,美國的中小學對數理教育的重視和效果都是差強人意,我們的孩子如果肯花時間、精力來充實數學,可以得到加倍成果,對於升學也有很大幫助。教孩子數學不可太過心急,應該是在學校進度基礎上稍略加強、先走一步,這樣既可以提高孩子的興趣與信心,又不讓孩子被駭壞。這樣,在中學時期就可以騰出時間,加強其他功課,也能把自信擴張到其他理工科目。在教他們的時候,也不是簡單地教他們做習題,而是讓他們先將問題搞清楚,思考一遍,然後我再行講解。

音樂——我太太喜歡音樂,我也覺得音樂中有來自天堂的聲音,所以讓兒子、女兒從小就學習不同的樂器,使他們能夠在教會的多次音樂崇拜中用自己的音樂才能為主服事。

高中時他們倆的生活比較繁忙,周間天天要忙學業,週六是上音樂學校、參加波士頓青少年管弦樂團,週日的時間則要保證來教會參加主日敬拜。常有教會外的朋友問,他們學業這麼忙,為何不把週末的時間也都用來讀書、準備升學?我們從聖經中得到的答案是,“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箴言9:10)和“應當先尋求神的國和他的義,…”(馬太福音6:33)。於是我們回答說:“孩子心中有神,我們就不怕以後有吸毒、酗酒以及未婚生子的問題。”

升學

當年兒子申請大學時,大學的排名與獎學金的多少,都曾給他帶來很大的壓力。為此我們全家都懇切禱告,求主引領,使我們最終能淡化世上的榮辱,一切聽神安排,得到內心的平安。他大學畢業後由工轉醫,申請到新奧爾良的Tulane大學繼續深造。學校雖好,但所在的城市卻是以犯罪率高和放縱情慾的Mardi Gras而出名,於是我們再次禱告祈求。蒙神保守,他在那裡的四年平安無事,而且在那裡的教會中結識了非常有愛心的女友,最終喜結良緣。

一年後,女兒申請大學時,有哥哥的榜樣,有神的祝福,更覺一路順風,讓我們感恩不止。

聖經教導

回顧撫養一對兒女的歷程,作為父母的我們不禁想起《詩篇》的這段經文:“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你們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勞碌得來的飯,本是枉然;唯有耶和華所親愛的,必叫他安然睡覺。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少年時所生的兒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箭袋充滿的人便為有福;他們在城門口和仇敵說話的時候,必不至羞愧。”(詩127:1-5)不論是建造房屋,還是養育兒女,都是一樣的道理。

責任編輯:王芳,吳京寧

抉擇

子 英

女兒五歲時,有次路經康乃爾大學,丈夫帶我們全家進入校園走一圈。我愛上這一所大學,心想若能在這環境幽美的學校就讀該有多好!康乃爾大學離我們的家甚遠,兒女都還在上小學的年齡,我對康乃爾大學的嚮往也隨著消逝的日子淡忘。

五年後我們全家搬到德國,這所我心目中的理想學府離我也就越來越遙遠。女兒就讀漢堡的初高中,在高中第四年申請大學時,女兒因為不是在美國本土內的高中畢業,必須經過托福考試、SAT考試,還有她自己就讀的高中,長達六小時的筆試口試等畢業大考。

申請學校時,我們到有關的機構取得美國各大學的名冊及申請表,填寫後耐性地等待,天天為此事禱告。每次禱告時,在我腦海中總出現同一個校名:康乃爾大學。我以為這是我潛意識中的求學心願。 在等候學校錄取通知前,寫信到加州去懇求焦牧師代禱,並詢問如何選擇學校。焦牧師回信說,哪一所大學校園內有學生團契,而且大學內的學生福音工作做得好,就選擇那一所大學。我們打聽到,康乃爾校園內有不少的福音事工,於是希望女兒上康乃爾大學。

接著收到幾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有的大學還派人來歐洲面試,面試者在電話中苦口婆心地勸女兒去會談。只是女兒無動於衷,一心只想去上哥大的女校。除了禱告,我們就抓住神在《詩篇》二十五章12節的應許:“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與女兒在相持不下時,有人建議我們以高壓強迫女兒就範。我們確信神照管祂的產業,施恩賜福給敬畏祂名的人。不對女兒施壓,或威嚇利誘,安心地把女兒信托給主,並等到她心裏情願。

有一天,我們坐下來與女兒傾談,問她排拒上康乃爾大學的理由。她說,她不喜歡去一所像是高爾夫球場一般的大學。又問她堅持要去哥大女校就讀的原因。她答,她生在紐約,喜歡回到紐約去唸書。我心中暗想,也許因為當她十歲時,我們把她遷往歐洲,讓她與同伴朋友分離。那時她年紀小,不能不跟著我們走。如今她的心仍然懷念著她往日的同學和摯友,她希望回到她的出生地去求學,可能是她尋根念舊的表現。

我們執拗不下,丈夫就對女兒說:“爸爸不是不讓妳去紐約唸書,爸爸擔心的是妳的安全。妳若堅持要去紐約求學,爸爸就只好搬到妳學校的對面居住,可以天天看著妳。”也許愛感化了女兒的心,丈夫說完話隨即取出支票本。正要動筆開支票向哥大女校報名,確定女兒將會入學時,女兒攔住爸爸的手說:“爸爸請把支票寫給康乃爾大學,我不去哥大了,我要去康乃爾大學。”我們鬆了一口氣,三人相擁讚美上主,因祂聽了我們的呼聲,沒有推卻我們的懇求。祂不叫誠心依靠祂的人羞愧,也不願讓祂的兒女走差路或作錯誤的抉擇。

女兒順利地進到康乃爾大學就讀。校方為女兒安排寬敞的房間,是一套附有個人客廳浴室廚房的賓館宿舍,讓她有如歸的感覺。四年後女兒畢業時,我們再次踏上康乃爾大學的校園。她頭戴方帽,神采奕奕。她說,她感謝神幫助她做對的選擇。也因著她的學校與學科,讓她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真是要感謝神的帶領恩眷與焦牧師的代禱善勸。

責任編輯:吳京寧

如果我再有一次機會

張衛國

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教育我的子女,
我會做有點不像過去一般。

從醫院回到家,我會將他更長地抱在懷中,
以此來體會上帝的大愛,
給我這一個新的、神奇的生命。
我要每晚都去看他幾遍,把上帝給我的愛傳給他,
也從他那裡體會上帝給我的愛、
和我自己生命的續延。
當他剛能說話,我就要教他說“神愛世人”,
由此我們得以生存,享受豐富。
當他剛能聽懂,我就要每晚都給他讀他喜歡的童話故事,
快樂的小老鼠、頑皮的猴子、大嘴巴的鴨子、美麗的天鵝,
讓他每晚都在美好的世界中睡去。
我要帶他從小就到教會來,
讓他自幼就認識耶穌,走上人生的正路。

我要讓他有更多的機會去尋找自己的愛好,
而不是我想要他有的愛好。
他不必為了我高興而努力去成為鋼琴家、歌唱家、畫家、科學家,
或是別的什麼顯赫人物,
一遍又一遍地做他不喜歡的事。
他也不必為在SAT、ACT上多得幾分而
耗費自己幾日、幾週的生命,
但可以用很多的時間去看螞蟻搬家、小鳥築窩,
去遊樂場,去藝術㾿,去博物館。
我要讓他人生的頭幾步就走在自然的土地上,
多呼吸田野裡空氣,多體會屏幕以外的風雲雷雨。
我要帶他在雪地裡打滾,在山路上流汗,在大沙漠裡渴望一口清水,
在無際的大風浪裡尋找那一星燈光。

在他拿給我看做錯的作業時,
我會先誇獎他做法的不凡。
在他打碎了第一個水杯時,
我會說他又為工人的工作做出了貢獻。
在他在學校做了錯事時,
我會告訴他下次一定不會再錯一遍。
我會在他有病的夜晚,
抱著他一同渡過難熬的黑暗。
我會參加他的每一次學校家長會,
感謝老師為他所付出的努力和時間。
我會每一次都帶他去參加小朋友的聚會,
還要經常帶他去各地遊玩。

我會告訴他,
你是天上的鳥、海邊的風、
曠野上的雲、夜空的流星,
家是你累了後休息的地方。
爸爸媽媽的愛會伴隨著你,永遠不會改變。
我不會讓他為爬長青藤而苦耗時間,
不會為他沒有榮耀父母而有半點埋怨。
我會告訴他,
你的一生是你自己的,你的幸福快樂就是我們父母的盼望。
大膽走你自己的路,追求你自己的夢,
做那些事我們早都想做,但卻一直不敢。

每天早上我會輕聲叫他起床,
告訴他早起的小鳥已經在吃他的早餐。
我會親手做可口的飯菜,不再為了省事而用披薩充數。
每日他放學回家,
我都會給他由心而生的笑臉,
看著他快樂地活動,專心於作業上面。
我不再因為工作而誤了他的表演,
不再因為怕麻煩而沒買他心儀的小家犬。
不用刻薄的語言責備他,
總是讓他知道,他就是我們幸福快樂的永遠源泉。

我要重新做的事是那麼多,
不可能在這裡都敘述一遍。
我只想在他再走去大學時,心裡對他的虧欠會少一點。
如果我再有一次機會,我會每天都給他拍一張照片。
在他遠走高飛之後,
我再一張一張地翻,
眼睛濕濕的,但總有一絲甜蜜掛在嘴邊。

作者簡介:作者屬鹽光團契
責任編輯:吳京寧

父女分離記

鄭秀蘭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言16:9

2008年夏天,我有機會回台灣代課兩個月。和先生吵鬧一番後,他終於妥協了。計劃在六月底,我帶著四歲半的女兒恩雅,搭美國航空的班機,到紐約轉機,再經東京到台灣高雄。

出發前幾天,我就不斷地提醒恩雅:她要和媽媽一起去台灣過暑假。單純的女兒每次總是回答說:“那爸爸呢?我要爸子(她對爸爸的暱稱)跟我去。”出發的日子在盼望中來臨。6月22日早晨六奌多,在一陣忙亂中,我們完成一切登機的程序,恩雅也被我匆匆忙忙地帶入安檢。我提醒她跟爸爸説“拜拜”。愛爸爸的恩雅,這才領悟過來,不斷地轉身,在人群中尋找父親的蹤影。一輪搜索後,她終於看到爸爸在遠處不住向她揮手。

閃閃亮片

早晨八點多,我們登上前往紐約的班機。起飛穩定後,原本一直看著窗外的女兒,忽然轉過頭來,眼眶裡充滿淚水地對我說:“我想爸子。”我心疼地抱著她說:“不要難過,爸爸八月底就來看我們了,到時候我們和爸爸一起回美國。”感情豐富的恩雅還是不斷喃喃自語:“我想爸子。”窗外美麗的藍天白雲,有時會吸引她的好奇心,讓她不由自主地望著窗外的景象,可是不一會又回過頭來,伏在我身上啜泣。

過一會兒,眼尖的她突然發現自己坐椅旁有一小塊“亮片”,她興奮得像發現了寶物似的問我:“這是什麼?”我說:“因為爸爸知道你會非常想念他,所以這是他請上帝派天使送來給你的“小亮片”。恩雅一聽,馬上小心翼翼地把亮片緊握在手中,隨後放聲大哭,口中喊著:“爸爸,爸爸,我想爸爸。”她就這樣,一直哭到紐約。進了紐約候機室後,我找了一個小袋子,好不容易才說服女兒把亮片放入其中。接著,給正在上班的先生打電話,並向他述說恩雅如何思念他。當我把電話遞給女兒時,她握著話筒一直叫著:“爸爸,爸爸。”最後,才在依依不捨中掛了電話。

我想爸子

在飛往東京的旅途中,恩雅倒是不太吵鬧,一直在看卡通頻道電視,有時回過味來,就會哽咽地說:“我想爸子。”我儘量用玩具和童話書來分散她的思父情緒。十幾個小時後,我們終於抵達東京機場。在這裡,我們必須等三個多小時,才能搭上另一班飛機回高雄。還好東京機場候機室很大,又有兒童遊樂區可以消磨時間。另外,我也讓恩雅坐在行李車裡,推著她在免稅商店區閒逛。每當她想到或看到什麼人或事物,讓她聯想到父親,她就會大叫:“爸爸!”然後安靜地坐在推車裡發呆。我想,她是壓抑不住心中的相思情。因為以往的長途旅行,爸爸總會陪在她身旁。這是她第一次離開爸爸這麼遠,獨自和媽媽坐飛機去台灣。女兒如此強烈地表達對父親的愛和不捨之情,是我在安排這次暑假計劃時沒有意料到的。或許可以說,我根本沒有在意,這對孩子的內心有何影響。

淚流滿臉

然而,耶和華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

回到台灣,經過一週的休整,七月一號是我開始代課的第一天。晚上回到寄宿的妹妹家,卻接到先生從美國來電,告知婆婆在上海去世的消息。事情來得太突然,我們都慌了神。先生在教會弟兄姊妹的幫忙下,順利地從波士頓回到上海,處理婆婆的後事。我也在兩天內安排一切,買機票,帶著女兒飛往香港辦理大陸簽証,在七月十一日半夜,飛抵上海和先生會合。一路上,恩雅直興奮地問道:“爸爸呢?什麼時侯可以看到爸爸?”在上海浦東機場,女兒一見到爸爸,就緊緊摟住他哭了。以她小小的年紀,失而復得的傷痛和團圓的喜樂,大概只能用淚水來充分表達。

離離和和

我們在上海只停留五天,恩雅每晚都要在爸爸懷中睡覺。但是白天只要有機會,就會向他撒野,耍脾氣。想來,這是她對爸爸撒嬌的另一種方式吧!時間匆匆流逝,在陰冷的週一下午,先生叫了出租車送我們到浦東機場。在車裡,恩雅意識到又要和爸爸分離,似懂非懂地憂傷起來。她靠在父親身上,幽幽地說:“我不要去台灣,我要留在上海陪爸爸。”先生安慰她說:“爸爸八月就來台灣看你。算一算,一、二、三、四,還有四個禮拜。”恩雅認真地把爸爸的話,深深的記在小腦袋裡。我們回到台灣後,她幾乎天天扳著指頭,數算爸爸何時將會來到。

那天下午在上海浦東機場,恩雅又再次和爸爸分開。這次她明白只要進了海關,就看不到爸爸了。因此,走到海關門口時,她的小手緊抓爸爸,另一支手又抓著欄桿,怎樣也不肯出関。我們搭乘的班機必須提前登機,於是我著急地半勸半強迫,把她拉進關卡。出関後,我才發現漏寫了些表格。當我急忙地在櫃台填表時,女兒頻頻向門口張望,與爸爸不斷彼此揮手,依依不捨之情,充分表現在她臉上。最後,還是不情不願地眼淚汪汪,和我搭上飛往香港的班機。我在機上看著一臉愁容的女兒,心裡琢磨著:對一個四歲大的孩子來說,這些經歷,對她的情緒起伏,是不是太大了?

“王的恩典好像春雲時雨”——箴言16:15

日子在恩雅板著手指頭數算中度過。先生在8月17日下午來到高雄,再次和我們相聚。女兒看到久未相見的爸爸,既高興又害羞地走到他面前。先生快快地抱起她,恩雅一下子摟住爸爸的脖子,猛親他的臉頰。那天,我要教最後一天的課,便留下恩雅和先生在一起。後來聽妹妹說,他們父女倆在房間裡玩了三四個小時,沒有走出房門一步,充分享受天倫之樂。

先生抵台時,剛好遇上強颱風,整個星期悶在妹妹家裡出不了門。同時,先生和我也禱告,希望能換班機提早回美。但是航空公司和我們在波士頓購票的旅行社,都說這要求非常困難,因為8月是旅遊旺季,不太可能改變行程。我們一再拜託對方,即使一個位置也沒關係,因為先生很想提早回美上班。我們抱著成事在上帝的信心,來領受最後的結果。在這段等候的日子裡,氣象報導說台灣北部的天氣晴朗。於是,我們就和妹妹一家驅車北上去尋找陽光。而三天的旅遊,也平穩了我們焦急的心情。

上帝實在是不誤事的活神,祂知道先生的焦慮。在我們旅遊歸來的當晚12點整,電話鈴響。從波士頓購票的旅行社小姐,好心地打越洋電話過來,告訴先生明天早上八點,有一張從高雄出發到東京轉機回美的機票。先生興奮地趕快起來打點行李,我也下樓去告知妹妹和妹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沒想到我在回到房間時,看到原本已經睡著的恩雅,卻坐在床上大哭,先生在一旁安慰她。原來,女兒一聽到爸爸明早又要離開,心中那分離的痛苦情緒,又再次被觸動起來。我們忙著收拾行李,也沒怎麼理會她。可憐的女兒,後來就在哭泣中疲倦地睡著了。

次晨八點多,女兒醒來頭一句話就問:“爸爸呢?”我回答他說:“爸爸已經坐飛機回美國,現在正在機上。”說完,我就迷迷糊糊地再次睡著了。過不多久,我被一陣哭泣聲吵醒,順手把背對著我躺在一旁的恩雅轉過來,發現她正流眼淚。看到我醒來,就一臉委屈地說:“我想爸爸。”當天下午,我把一些曬乾的衣服從陽台拿回房間。女兒從中拉出一件先生的橙色T卹,緊緊抱在懷中說:“我要抱著這件衣服直回到美國。”接著愣一下,眼眶又開始泛紅,憋著小嘴說:“我好想爸爸!”

經過兩個多星期的等待,9月6日早晨,我們的班機從高雄起飛,經過長達20多個小時的飛行折騰, 終於在9月7日凌晨,抵達波士頓機場。飛機停穩後,我告訴我身旁睡得正香甜的恩雅,她終於可以和日夜思念的父親見面了。這孩子雖然疲憊,一聽到我的話,還是很堅強地坐起來。機門打開後,她和我快步走出候機室,奔向已在外久候的先生。這次,女兒沒有哭,而只是微微地笑著,因為她心裡有把握,她已經回家,爸爸不會再離她而去。

“孩童的動作是清潔,是正直,都顯明他的本性。”——箴言20:11

回美一周後的某夜,先生正哄著女兒睡覺,順口提起說:“有一天啊,媽媽和我都會離開你!”女兒一聽,馬上放聲大哭,追著問:“為什麼?為什麼?”先生回答說:“我們都會老去,在天上看著你。”好奇的恩雅又提問:“我會不會老?我100歲時會在哪裡?”一會又說:“爸爸,我要跟你一起老,一起去天上。”過去這個暑假,女兒三次和爸爸分離、團聚的經驗,在這個善良、感情又豐富的孩子的心靈世界,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她一聽到爸爸的無心之言,就難過的哭泣起來,久久不能停止。

記得有次參加一個聚會,主題講員是研究家庭關係的專家黃維仁教授。他提到:“ 許多北美來自中國的移民家庭,因為種種原因,孩子暫時送回國內。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個月或幾年。但對孩子的身、心、靈所造成的影響卻是深遠的。”經由這一次恩雅的表現,我總算體會到黃教授的提醒。我和先生付了代價,學習這門功課……不管外在環境多麼困難,絕不要和孩子分隔異地,相信這也是上帝對每個基督徒家庭的心意,因為祂說:“你要詳細知道你羊羣的景況,留心料理你的牛羣,因為資財不能永有,冠冕豈能存到萬代?”(箴言27:23-24)

先生和我有共同的信念:要親自看到恩雅的成長過程,絕不做缺席的父母。因為女兒是上帝賜給我們唯一的產業。將來,我們都要到主面前向祂交賬。 盼望到時候,祂不會指責我們為不忠心、又懶惰的僕人!

作者後記:這是八年以前發生的事,我的女兒現在已經13歲了。她還是一樣的漂亮可愛、健康成長, 但是也和所有的青少年一樣,帶給我們很多的挑戰和成長的痛苦。在退修會之前,當我正為女兒的不聽話困擾時,翻到了自己以前所寫過的這篇舊文章,就給我很大的安慰和提醒…..對孩子總是要抱著希望來看待他的未來。今年退修會的講員陳世欽牧師也用了詩篇127篇的經文來勉勵我們做父母的:“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

責任編輯:吳京寧

為母方知天父心

鄭琇圭

親愛的弟兄姐妹平安,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作為一個母親的心路歷程,以及這經歷如何幫助我更明白,更體會天父的心。

昨天我的女兒跑來問我,要不要買一個蛋糕慶祝母親節。我說不用了,但是她堅持一定要。因爲她說,沒有她,我就不能成爲一個母親。聼來好像蠻有道理,所以今天我應該謝謝孩子們讓我成爲一個母親。的確因爲有了孩子,我才能擁有作爲一個母親的寶貴經歷。

我要謝謝我的先生俊文,因他一人辛苦工作供應全家,使我可以做一個全職母親,在家專心照顧小孩。

感謝上帝賜給我們家三個寶貝兒女:老大兒子浩恩19 歲,老二女兒恩盈16歲,老三兒子瀚恩,小名小寶6歲,是我們家的小寶貝。三個孩子中文名字同有一個意思,就是主恩浩瀚、恩典滿盈,這是我們對主的感恩和對孩子生命的祝福。身為母親19載,養育三個個性截然不同的孩子,親子關係也就交織着酸甜苦辣、愛恨情仇。不變的是,每個階段都覺得挑戰重重,因此神就更加成為我諮詢和求救的對象。

隨著大孩子們進入青少年階段,他們渴望更多的獨立與自主,與孩子們的衝突和爭執也增多,對孩子們的愛心和包容受到嚴重考驗。記得有時為了孩子的益處善意勸戒,但孩子卻不領情,結果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有時孩子們又會拒絕我照看他們。我常會心中嘆息、難過,覺得非常沮喪,有時甚至因生氣而決定用冷漠和疏離的態度對待孩子,以表達我對他們的失望。

記得有一次當我如此做時,心情是非常低沉和不快樂的。於是我又向神求救,問祂我該怎麼做,出路在哪裡?過了一段時間,心中忽然有個清楚意念:“主動和孩子和好,恢復關係。”當下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主阿!我不想。”可是又想,如果這是從神而來的引導,而我不願順服,我不也一樣犯了相同的錯誤。於是決定釘死老我,順服神,主動和孩子和好。結果是心中對孩子的怒氣和失望很快就褪去,和孩子又恢復了愛的関係,重新獲得愛的力量。

在這個過程中,我突然明白:這不就是我和神關係的寫照嗎?我是神的孩子,也常因為仼性背逆、輕忽神的話,犯罪、得罪神、傷害人而讓神憂傷難過。原來我作為一個母親的心情,神都經歷過。然而神對我的愛卻是溫柔的、尊重的、有盼望的。一次又一次的饒恕和寬容為的是要等候我悔改及回轉,與神重新恢復愛的關係!思想至此,自以為很愛孩子的我才發現,我對孩子的愛真是無法與神對我的愛相比的。

我的心向神發出深深的感恩,並祈求祂幫助我,用這樣的愛來愛我的孩子。而另一方面我也體驗到,當孩子們因為體贴我愛他們的心而願意聽從和順服時,我總是感到極大的喜悅,因為知道他們將因此而蒙福。我漸漸的發現,對我而言,身為一位母親,從親子關係中所得到的最大的喜樂和安慰,就是孩子們能明白、體會,我的嘮叨和百般叮嚀及教導都是出於我對他們的愛。這份愛,是希望能把我認爲最好的給他們,保護他們免於一切傷害,以及在我力所不能及時藉著禱告把他們交托在天父的手中。我的喜樂更在於,孩子們了解我對他們的愛後,選擇以感恩的心和順服的行動,來回應我對他們的愛而得到益處。

於是我再次明白,這不也是我們和神関係的寫照嗎?原來神愛我,希望我能明白祂對我們的愛是何等的長濶高深,且要將祂認為對我生命中最好的各樣褔份賜給我,更希望我藉著順服去領受祂的愛和祝福。原來我每一次的順服就是讓自己住在神的愛和保護中,也相信天父必喜悅我對祂的順服和愛的回應。

這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為母方知天父心。祝在座各位媽媽們母親節快樂!

責任編輯:吳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