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編者語

編者語

邵健

細心的讀者應該已經發現,從本期開始我們用季節作爲期號;這一期是第一個“冬季刊”。雖然環境裏有寒冬、生活中有風雪,但是讓我們的心火熱的是神的話(路24:32),因爲那裏面有真生命(約6:63)。這一期《心版》是迄今內容最爲豐富的一期,裏面主的話語應該足夠讓我們火熱這一整個冬天了!

九月以來我們連續經歷了兩場難得的佈道會⸺首先是唐崇榮牧師北美告別佈道在波士頓站三天的講道,隨後又迎來了讚美之泉在本教會的音樂敬拜佈道會。佈道會雖然已畢,他們所點燃的生命之光卻通過《心版》這一期的衆多心得記錄文章仍然在照亮我們生命中的各個角落,享受不盡。本期的主題就選自讚美之泉佈道會的主題“恢復敬拜”,讓我們在疫情之後的種種突變之中全心地恢復對聖父、聖子、聖靈的敬拜;而且不只是恢復到疫情之前,更是要恢復到我們曾經最渴慕神、渴望敬拜祂的敬虔深處;就好像神在阿摩司書中所說,重建大衛倒塌的帳幕,堵住破口,重新修造,像古時一樣(摩9:11)。

真實的信仰要針對最本質的問題給出正確的答案⸺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當我們認識了這位偉大的創造者⸺三位一體的上帝,並認識到自己受造的本質,答案則迎刃而解⸺我們生命的滿足,是要達到創造者的目的,並且盡我們受造的本分;而這兩者的實現都是通過對造物主的“敬拜”,這是實現我們生命意義的唯一途徑。潘儒達牧師在《敬拜的恢復》一文中,通過約翰福音第四章中一段生動的旅程,告訴我們主耶穌所賜那生命的活水,是要靠着敬拜得着;這個敬拜不是在聖殿中,或者在山上,而是在祂用自己的身體於三日內重新建造的殿中。採訪稿《恢復敬拜⸺與“讚美之泉”對話》記錄了讚美之泉佈道會背後一些不爲人知的點滴。

《絕響之旅》詳細記錄了唐崇榮牧師三天佈道會的實況信息,再加上Sandra姐妹在《告別佈道會隨筆》中從另一角度的補充,讓人如臨其境;常心弟兄更是通過新穎的父子對話方式在《心靈的“治沙人”》記錄下父子共聽唐崇榮牧師佈道會的收穫心得。

《牧者心》欄目中,柏恩光傳道通過比喻在《靈性的失明》一文中對瞎了心眼,以至看不清神的美善之人的靈性狀況進行了論證;只有耶穌能夠拯救靈性盲人。鮑斯文牧師以《​​在軟弱中誇勝》一文說明我們的信仰與這個世界完全不同的一個地方⸺世界上的人總是強調優勢、看不起“軟弱”,對軟弱避之不及;神的兒女則誇耀自己的軟弱,因爲我們所依靠的不是軟弱的自己,而是神的能力和恩典。潘儒達牧師在他的另外一篇文章《為福音齊心努力》中強調我們要跟隨耶穌謙卑、虛己的腳蹤,同心合意地爲福音服事。

這一期的《與主同行》和《靈修筆記》兩個欄目收錄了衆多的文章,實在感恩神對如此多的弟兄姐妹們在身、心、靈方方面面的帶領,並與人分享。還有其它欄目的衆多美文,各自述說着獨特的故事,不一一列舉,留給讀者在冬日中慢慢品味。

彌迦書6:8說:

願《心版》的同工與讀者們都“與神同行”;不要走在神的前面而自義,而是緊緊跟隨主耶穌,齊心努力傳福音,將神的公義行在社會當中。

編者語(34)

邵健

今年暑期孩子們完成了一個小心願⸺我們領養了兩隻小貓咪。有一天,我看見小貓咪在貓砂盆裡上完了廁所之後,仔細地、頗用心地埋了起來,然後就快樂地跳出去玩了。我之後如常、一天幾次地把牠們埋起來的便便再挖出來鏟到垃圾桶裡,給牠們留下乾淨的貓砂。小貓也許覺得牠們已經盡了自己的責任⸺每次上完廁所都埋好;或許牠們並不知道背後有人每天都在幫助維護清潔,使牠們有個衛生的生活環境。貓咪雖然可以不知道,我們卻要知道⸺聖經告訴我們,是主天天替我們背負著重擔(詩68:191);在我們每日自以爲辛勤、奮力勞作的成果背後,卻是主在厚賜、維持著我們的一切;而我們所做的,只不過是像小貓咪“埋起來”一樣的表面工作。

主偉大的恩典我們誠然無法報答,但感恩與讚美的敬拜,是我們每日與主相見的禮物。每一期的《心版》季刊都是我們感恩與讚美的專輯。這一季剛好覆蓋整個夏天。由於麻薩諸塞州寒冷的冬季,略顯短暫的夏季尤其寶貴。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這一期我們收到了許多色彩斑斕的教會、團契活動照片。這些照片定格我們在世上生活的片段,不但可供將來對青春的回憶,更是對靈裏面新生命成長的記錄。

牧者心欄目《關注的焦點》一文通過以色列十二位首領窺探迦南地的故事中約書亞和迦勒與其他十位首領截然不同的反應,證明不同的關注焦點決定了不同的人生結果⸺焦點在人的恐懼和懷疑,還是在神和祂的計劃。天父願意我們的焦點時刻在於祂,對祂有完全的信心和信靠。《超越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一文從馬太福音登山寶訓出發,展現天國子民的倫理實踐。

這一期的另一個特色是關於“愛”的文章。首先《基督裡的父愛》通過腓利門書裡使徒保羅父親般的愛,進而引申到天父上帝和耶穌基督對我們更深厚的父愛。兩年前被主接走的弟兄喬寧藉着《好得無比》繼牧者心文章之後再一次鼓勵我們信心的焦點是與主同在、無比之好;他在《留下的愛》中留下的不但是給妻子冀榮姐妹,也是給弟兄姐妹們愛的回憶。《耶穌哭了》與《豈能不愛惜》兩篇短文通過拉撒路復活和約拿的故事提醒我們,不要忘記基督是怎樣地爲我們捨命、神對於世人是怎樣地耐心疼愛。世人只看到聖經中神的公義懲罰,卻視而不見天父晝夜對我們回轉的呼喚。

對吳存仁牧師(暑期神學課程“啓示錄”講員)的訪談記錄在《心的堅守》一文中;其中記錄了吳牧師既艱難卻又無比喜樂的奉獻傳道之路。與主同行欄目中,Sandra姐妹的兩篇見證分享了她屬靈新生命的成長過程和查經心得,是不一樣的真實經歷。靈修筆記中,安娜對《讀經的藝術》一書有較詳細的介紹;潘瀾更是以讀者的角度對本書和書評作了進一步回應。同時參加多個團契聚會的安娜,再一次將她爲衆弟兄姐妹靈裏需要所盡心寫出的《每日導讀》以簡體字登出。書評和導讀都附帶英文版本,以饗英文讀者的需要。

宣教行蹤欄目收錄了兩篇暑期短宣的文章,讓我們瞭解臺灣和洪都拉斯的需要。團契生活中恰巧有兩篇記錄青橄欖夏季聚會的短文,讓我們感受一下團契裏面“火熱的愛”。文藝叢林是讀者不可錯過的欄目,裏面有兩篇優雅的詩作和五篇令人莞爾的漫畫。

不得不提的是新添的“心靈驛站”心理健康專題欄目,並且其中的第一篇文章《創傷與心理健康》通過正視我們對心理健康的需求,也引導我們更加體貼肢體的關愛和神的心意。

本期正值弟兄姐妹,包括多位《心版》同工,頻繁出遊的季節。原本預期內容會有所減少;然而神的預備竟然是異常地豐富。昨日、今日直到永遠,祂的心意總要成全!(來13:82

  1. 詩68:19 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神,是應當稱頌的! ↩︎
  2. 來13:8 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 ↩︎

編者語 (33)

邵健

自今年第一期開始,《心版》由半年刊改爲季刊,所以今年的第二季刊很快地又和弟兄姐妹們見面了。希望更快的出版頻率,能夠激發大家閱讀和寫作投稿的熱情,也能更快地傳播生命改變的見證、在教會事工中和社會關懷中經歷主恩的感動,和教會、團契活動中的造就等等。細心的讀者可能也已經注意到,我們的徵稿通知也逐漸改成了不定期的、全年徵稿。如以弗所書4章22-24節所述:“……脫去……舊人,……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主所賜給我們的新生命是在神的話語當中不斷成長的,我們也應該隨時隨地記錄下生命的成長、真理的聖潔。願主藉着《心版》展現祂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12:2),使之成爲敬拜、讚美的馨香祭壇。

本期的主題“變賣你所有的”取自於福音書中的故事(太19:21;路18:22;可10:21)。今年四月份舉辦的佈道會講員莊祖鯤牧師,特別用這段經文來提醒我們,我們需要全心仰賴神,不再依靠自己原來所有的,包括財富、名譽、地位、甚至是親人。柳約堅姐妹佈道會之後的回應短文以此爲題,認識到這個“變賣”的引申含義還包括放棄按照自己的心意養育兒女,而全心交託給神。更多有關莊祖鯤牧師的信仰、服事的心得,請參見人物專訪欄目中的《天上人間尋永生》。另外還有一篇人物專訪《愛的返哺》是對靈命進深會講員林為千、蔣佩蓉長老夫婦的訪談,敘述了神帶領他們信主的經歷,和對新移民“第三文化孩子”的服事經驗。因爲他們自己也曾是這樣的移民孩子,又親身經歷了神藉着其他基督徒給他們的特別關愛,對這些孩子的事奉有特別的負擔和經驗。

牧者心欄目收錄了潘儒達牧師的《信心與行爲》一文,帶領我們重溫信仰的根本——因信稱義,並以雅各書爲切入點,告訴我們信心的本質與常見的迷失,從而正確地認識信心與行爲的關係——領受救恩、回應恩典、與神同行。

本期的兩篇生命見證文章中,青璇和小靜懷着感恩的心見證神所賜的煥然一新的生命和得到永生的喜樂。Rhea姐妹與主同行的文章通過神對她的頑疾的醫治,證明憑着信心、依靠主的名,必然會經歷到主美好的恩賜。

主的話語有創造的大能,也有醫治的大能。安娜姐妹在病患中的生命全然依靠主的話語,並記錄下每日的靈修筆記;她將這些筆記分享給許多人,每日用神的話將生命與愛傳遞出去。針對主內的肢體間對各種議題不同的觀點,《合一與分歧》提醒我們與基督的合一是肢體之間屬天關係的基礎;對神旨意謙卑的尋求遠超過對自己和他人觀點的堅持。正如先知以西結書對神問題的回答:“主耶和華啊,你是知道的。”(以西結書37:3)

宣教行蹤欄目有四篇文章記述今年的土耳其、希臘之旅,和英國的短宣。針對今年的科技熱門話題——AI領域的ChatGPT,我們有兩篇文章從信仰中尋找對人工智能的基礎性聖經倫理準則。教會事工欄目中,東博弟兄對十九年《心版》和文字事工團隊服事的感恩寫下紀念的文章。還有文藝叢林欄目裡的漫畫,和令人懷念的夏媽媽和馬伯母的愛心菜譜,都爲我們的刊物帶來了笑靨。

主所喜悅的事工,祂必帶領。願我們謙卑順服、仰望榮耀的主,如同以色列人過紅海、約旦河,攻克耶利哥,親眼看祂的作爲!

編者語 (32)

邵健

自2004年12月創刊到去年末出版的第31期,《心版》半年刊在主的恩典下走過了18年。感謝主從去年開始給我們一個擴展事工的帶領,包括加快出版速度和頻率、爲教會其它事工提供更便捷的文字平臺。從今年開始,《心版》改爲季刊,這一期是今年的第一季刊。感恩的是,雖然改爲季刊,內容卻並沒有少!之前的半年刊,弟兄姐妹們寫下的文章通常需要等待幾個月才能出版,很多事工的記錄等到出版的時候已如隔三秋。改季刊之後不但出版週期縮短,也希望藉此能鼓勵弟兄姐妹們隨時記錄下神對靈命造就、事工拓展的帶領;我們雖然還會定期徵稿,但希望大家隨時記錄、隨時投稿,不受日期的限制。如果主耶穌許可,今後《心版》還有可能會進一步改爲月刊,內容將會更及時地刊登。

這期的一個特點是有五篇生命見證。新任女青少年代理傳道陶珊珊在與青少年分享的個人見證中引用哥林多前書2章2節,分享她在基督裏得到了醫治、找到了生命的答案、收穫了盼望,在地上的生活如同在天堂一樣,所以她“不知別的、只知基督”。近九旬的王秀娥老人認定跟隨神,堅信在神凡是都能;還有肉身雖然離去卻在主裏重生的另一位珊珊姐妹;經歷幻象破滅的于清華、舊事變新的呂林莉,都有着不同的方式經歷主。值得一提的是,王秀娥老人的見證故意保留了原版的簡體字,是《心版》第一次嘗試繁簡混合的出版方式。

牧者心欄目中,帶領兒童事工的鮑斯文牧師提醒我們,在主的眼裏我們所有的人都是有特殊需要的人群——如同困苦流離的群羊,需要耶穌基督這位好牧人的看顧。陳達麒牧師的中文文章在上一期已經刊登,這一期補足了英文原版,再一次提醒我們,教會事工都應該以把人領到耶穌基督面前、聽祂的話語、見祂的榮美爲目標。

人物專訪欄目刊登了本刊對去年宣教年會主講、耶和華萬軍宣教團隊北美聯絡人黃錦聯與黃貴珍夫婦的訪談記錄——《如羊進入狼群》。與主同行欄目中,潘儒達牧師講述的使徒信經與靈性成長的關係,讓我們再一次有機會複習冬季主日學的主要內容。《道・聖經・基督》說明了聖經與神的道、與基督的關係,強調其本質上的重要性和超越性;讀經不是爲了獲取知識或者信息,而是與基督的生命和大能完全相交。

安娜姐妹繼續記錄下她每日的靈修筆記,用神的話支撐起病患中的生命。信仰傳承欄目中,繼上期對傳道人周康耀的記述之後,這一期記錄了屬靈長輩李璧夏醫師的事蹟。城區分堂的春雪姐妹在《走進非洲》裏分享了去非洲短宣的經歷,讓我們也似乎和她一同去非洲偏遠地區感受神的愛、經歷神豐盛的恩典。

本期還有兩篇紀念文章。一篇是紀念剛剛離開我們的單昭琪姐妹;《遠處望見・歡喜迎接》這一出自希伯來書11章13節的話,彷彿讓我們置身於單昭琪姐妹被主耶穌接回天家的喜樂場面。另一篇是辛蒂姐妹紀念一位被Knowing Hope救助的貧困兒童嘉璐的感人故事。

還有其它見證主恩的文章,就不一一列舉了,大家可以細細品讀。感謝主,祂給《心版》的一個宗旨是要作祂的見證、親眼看祂的作爲。當施洗約翰的兩個門徒問:“拉比,在哪裏住?”的時候,主耶穌說:“你們來看。”(約翰福音‬1:38-39)榮耀的主,我們渴望與袮同工,親眼看袮的作爲!

編者語 (31)

邵健

八月的一次主日崇拜之後,在大廳裏見到子義牧師,興沖沖地對我說:“我們開始吧!”雖然並沒有上下文,我卻即刻心領神會,知道子義牧師指的是教會刊物《心版》疫情之後復刊的事。弟兄姐妹們也許還記得,上一次紙版刊物的出版是整整三年之前2019年底的第29期;2020年疫情初期的第30期又出版了網上版。之後隨着疫情的迅速蔓延,教會的實體聚會都停滯了,《心版》的出版事工也暫停了下來,直到今年隨着疫情的好轉,教會實體聚會逐漸恢復,也是《心版》事工再次啓動的良機。

本期與上次第30期不同的是,前者是在疫情之初,現在則是疫情末期;第30期的文章側重於在措手不及之中面對挑戰、操練信心、彼此相愛、守望代求;這一期則有更多的回顧文章。《如何善用微信和親人們傳福音》一文分享了在疫情中用科技手段遠程與家人傳福音的經歷。《疫情中的恩典》記述了昆西團契查經小組在特殊時期靠着神的應許而發展壯大。安娜姐妹的靈修筆記《天天悔改更新,守望相助》用每日的悔改、靈修內容鼓勵造就包括昆西團契的衆多弟兄姐妹。《後疫情時代的心理健康》一文則從心理醫生專業的角度,從“同在與陪伴”在關係中的重要性談疫情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並且用聖經中主耶穌真實醫治的例子爲佐證,從與衆不同的視角讓我們對主耶穌的愛有了更多的理解。還有王子中弟兄針對新冠疫情的漫畫,令人莞爾。

《牧者心》欄目中,收錄了兩位牧者的分享文章。潘牧師的《長大成熟》一文通過用肉體生長所需的幾大要素作爲類比,生動地說明基督徒靈性成長所需的要素,讓我們靈裏的新生命能夠持續地長大成熟。《先生,我們願意見耶穌》一文裏,陳達麒傳道用約翰福音中幾個希利尼人來見耶穌的請求,來強調牧者最重要的責任是把耶穌以及祂的話語帶給會衆;在教會崇拜中,主耶穌永遠都應該是衆目的焦點。

這期的另一個特點是有好幾篇有關生死的文章。《所獻之子》從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出發,對幾個疑難問題進行了討論,從而引出這一事件真正的預表是神爲贖世人的罪,獻出祂獨生子的偉大計劃!《誰主生死》揭示出神才是真正生與死的主宰。還有黃健生、甘良生弟兄的紀念文章,以及《琵琶地墓園追思》,追憶那些在主裏已經睡了的人。

將近三年的疫情所造成的災難和破壞無疑是巨大的,更深遠的影響則在於社會活動和人們的生活習慣、甚至是信仰思維。傳道書7:14說:“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當無數人失去親友、受病痛折磨、破產倒閉的時候,常常是疑惑、恐懼,及至災難即將過去便彈冠相慶。以色列人雖在被擄之後痛定思痛,從完全不遵守律法轉變爲嚴格遵守律法,卻造就出了只知表面遵行律法,實則假冒僞善的法利賽人,在認識神的路上漸行漸遠。作爲基督徒,我們應當如何思想神在災難中所給我們的旨意?(詩篇 53:2 神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他的沒有?)尤其是在當前疫情的後期,隨着危險的降低、生活的恢復,我們是在慶幸中回復原先的生活,還是藉這契機更多地認識神、尋求祂,讓在基督裏新造的生命更加長大,不致浪費神藉苦難所給我們的啓示?

編者語(29)

文:吳京寧

當動筆為本期《心版》寫“編者語”的時候,我才驚異地意識到,這已經是第十次了。這讓我想到很多。與此同時,在十月裡教會也迎來了禧年之慶。為此,教會已另外特別推出一份禧年紀念專刊《這五十年》。在這禧年之際,我們大家都在思考些什麼呢?

禧年,對古代的以色列人有特別的神學和現實意義——已賣掉的土地可以重新得回,賣身為奴的可以重獲自由。禧年是安息,更是提醒——土地的真正擁有者是耶和華,我們不過是這世界的寄居者、客旅。而這《心版》,就是我們天國之旅的一份旅途手記。在紀念專刊之外,本期《心版》特別選擇登出老會友的六篇禧年紀念文章,回顧本教會五十年歷程中閃光片段。

是因為信,才得以稱義。本期的“生命見證”欄目選登了兩位姊妹的受洗見證:《簡單又不簡單的心靈之旅》、《不再孤單》。從她們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當年的影子,信主前的那份踟躕、矛盾,信主後的輕鬆、喜悅。

如果說稱義是通向與主耶穌聯合的那道門,成聖就是我們跨入這扇門之後實實在在要走的那條路。這條路,一直要走到見主面的那一天。在這條路上,如何效法基督、長成基督的樣式?在“與主同行”欄目中,黃玉琴姊妹撰文《醒來就在樂園裡》,緬懷已安息主懷的夫君廖椿隆弟兄,動情地回顧他生命中的難忘片段。許惠娟姊妹的《死蔭幽谷主同行》,以細膩的筆觸,講述了與先生趙山川弟兄信主二十年的生命歷程,在病痛、挫折中對主的仰望。在“信仰傳承”欄目中,亞拿則將自己家族的宣教傳奇歷史在《數代奇恩》中向我們娓娓道來。

行主的道,效法基督的樣式,每個基督徒一方面需要加強自身的屬靈修養(見本期“靈修筆記”欄目的讀書、修課心得《十字架與蓮花》和《三認操練》),另一方面更要積極關懷主內肢體、關注社會公義,參與教會、宣教機構的建造。在去年十一月的宣教與社會關懷年會上,《心版》同工採訪了國際公義使團的幾位講員。如果想了解什麼是公義、如何行公義,可以看看能否在這篇《符合聖經的公義》中找到答案。作為南區教會執事會主席,邵利方姊妹在《擴張境界》中詳細回顧了南區植堂、建堂的異象、經歷,數算神大工的奇妙。《豈止是一個標誌》和《西螺村福音聚會紀實》則讓我們看到主內弟兄姊妹的相互關懷、扶持、建造,以及傳福音的熱心。在本期雜誌上,我們特別刊出蔡申姊妹的受洗見證《天堂之路》,以及高源姊妹的紀念文章《懷念天堂的你》,寄託我們的哀思,紀念逝去的主內肢體。

回顧教會的五十年,面對這動盪不安的世界,作為基督的追隨者,我們應該如何行?潘牧師在“牧者心”專欄裡提出了一個答案——《傳永恆福音給萬變世代》。

作者: 本刊主編,屬鹽光團契
責任編輯: 陳一萍

編者語 (28)

吳京寧

記得某位先賢說過,作為基督徒,我們是活在人生這個舞台上。但與演員不同,我們演繹的是自己真實的人生,要將它展現在觀眾面前。這觀眾裡有世人,更有我們的神。世人在觀察我們,看我們是心口不一的偽君子,還是世上的光與鹽;神在觀察我們,看我們是否為主盡心竭力。

登上這舞台的第一幕,就是敞開心扉、接受耶穌為自己生命的主。一如既往,在這一期的“生命見證”欄目中,我們登出了四位弟兄姊妹的受洗見證(“拒絕菩薩,接受救恩”、“感恩節細數主恩”、“追尋豐盛的生命”、“‘正派’的罪人”)和明伽姊妹記述的一段他人歸主的經歷(“蘭芳媽媽信主了”)。各人的背景、經歷各不相同,在他們的故事裡,我們也許會看到自己當年的影子,回憶起內心的掙扎。

隨著在主內的成長,這舞台上的故事,也從序曲,進入正劇,演繹出一個又一個高潮。在“與主同行”中,亞剛弟兄結合親身體驗,從生活小事著眼,探討了對神蹟的理解(“這是神蹟嗎?”);陳農輝、徐多加夫婦的“感恩節來鴻”講述了幾位同患癌症的七、八旬老人,在病痛、受醫治中對主的仰望、感恩;“不是永別”,則表達了兒女、教會姐妹對逝去的教會長者的不盡追思。

在這人生的舞台上,最受到我們景仰的,無疑當屬那些放下個人牽掛,走入未知之地、未得之民,履行耶穌所囑託大使命的宣教士了。亞拿寫給兒孫輩的“數代奇恩:宣教往事”,記錄了一百多年前家族幾代先人在南美華人中的宣教歷史;張建弟兄記錄、整理的“從白領到‘豬老闆’”,則講述了一位現代女宣教士在苗家中宣教的傳奇。

與有著神秘感的遠方宣教士相比,我們身邊的牧師、傳道人是一樣的辛苦,但聚焦在他們身上的,又多了觀眾(會眾)們無數雙近距離注視、挑剔的眼睛。我與張越剛傳道幾乎是同時來到這個教會,這十多年裡,親眼目睹了他從作為平信徒的“越剛弟兄”到全職事奉的“越剛傳道”的這一步步經歷。三年前(《心版》第22期),在“牧者心”欄目中,他講述了自己受呼召離開職場、全職事奉的心路歷程(“主,我在這裡。請差遣我!”),如今三年過去了,他再次為我們數算四年服事中所蒙受的恩典(“主恩滿溢的四年”)。

不同的場景、人物,有不同的故事、主題。接受《心版》同工的採訪,海外校園機構華欣牧師夫婦,探討了新媒體時代的文字宣教事工(“新時代的媒體事工”);已搬往加州的陳利欽長老,回顧了自己多年來在教會的服事,以及南區植堂的經歷(“事奉,從教會的需要開始”);《建堂記》系列的最後一集,則將主內弟兄齊心建堂的故事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最後,薈萃了弟兄、姊妹、還有孩子們藝術靈感的“文藝叢林”依然精彩,以各種形式(繪畫、詩歌、漫畫、遊記等)向我們展示了主內精神園地裡的豐富多彩,讓我們會心一笑。

願我們每個人也不辜負人生這個舞台,像那競技場上奮勇的角鬥士,在我們的神,也在世人面前,努力展示出合神心意的生命樣式。

作者:本刊主編,屬鹽光團契
責任編輯:陳一萍


編者語(27)

吳京寧

古希臘先哲說,“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但睿智的所羅門王卻又說過:“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傳道書1:9)人類社會走到了二十一世紀,新科技每日每時都在衝擊著我們的感官,人們的觀念似乎也在迅速地演變。但是,當我們撥開這令人眼花繚亂的物質表象,關注生命的真正意義時,那更深層次的內容卻是不變的。這就是人的破碎、神對人的救贖,以及主耶穌追隨者對於神恩典的回應。僅在十年前,對於我們教會的多數人,智能手機還是一件新鮮事物。如今,幾乎男女老少人手一隻,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很多人也成為所謂的“低頭族”。當讀到林珍妮牧師的“牧者心”文章《科技役使下的生活》,我不禁會心一笑。在每個時代,神都會賜給我們新工具。如何對待、使用,使它們成為我們接近神的管道,而不是讓我們進一步破碎,是包括我們這些家長在內的每個人都要嚴肅思考的。

對於每個破碎的人,神的恩典、個人的回應各不相同。對於每個破碎的人,神的恩典、個人的回應各不相同;無論如何,我們肯定需要天父的愛與地上父愛的牽引與帶領。本期收錄了三年級小朋友陳雪莉關於救贖的一首小詩、安娜路加福音第十五章的查經心得《歸家吧》、傅麒媛《三文魚頭湯中……》所凸顯屬靈父親的角色,與湯湧《孩子要魚》所呈現肉身父親的反省,盼望“父愛如山”的本期主題能為讀者帶來新的視角與覺悟。

告別舊的生命,基督的追隨者走的是一條既艱辛卻又充滿喜樂的路。這路上,有經歷曲折驚險的宣教士,也有一生波瀾不驚、卻成為世上的光與鹽的普通平信徒。不久前眾所景仰的福音佈道家葛培理(葛理翰)牧師的去世,感動潘瀾弟兄寫下了《情繫清江浦》,追溯葛氏一家與中國的淵源,講述美南長老會在他老家淮陰的宣教往事。在本期的兩篇人物專訪中,《帶著鎖鏈的宣教士》介紹了曾在北韓身陷囹圄的裴埈皓牧師的屬靈成長、受呼召獻身宣教工場的經歷,《信仰的銘印》則接續上一期,講述柏有成教授是怎樣放棄事業有成的科研教學工作,全職基督使者協會的事工。“與主同行”專欄的《典範長存》則寄託了我們對本教會新近回歸天家的兩位老伯母的深深緬懷。

在屬靈路上摸爬滾打的你我,總會無數的有趣故事:《你們來看》、《四小時二十四分鐘》分別介紹了作者參加英國短宣的感想和帶隊參加青少年聖經背誦大賽的奇妙經歷;《三文魚頭湯中……》和三句半《主愛滿滿天地間》則記載主內團契生活的歡樂;《建堂記》(三)將多年的建堂經歷中神的恩典一一細數;《“在世而不屬世”的信仰》介紹了曾劭愷博士最近來教會舉辦的“基督信仰的公共性”神學講座,對於如何面對變幻的時事政治,我們也許可以從中找到一些答案。

最後,在最近的主日學課堂上,孩子們把對父親的熱愛,展現在一張張小卡片中,《爸爸我愛你,因為……》。願我們也能以同樣純真的心去愛我們的天父,為神撫養我們的孩子。因為我們知道,不論世事如何變遷,天父對我們的愛永不會改變。

作者:本刊主編,屬鹽光團契
責任編輯:陳一萍

編者語(26)

吳京寧

基督教是一種生命的信仰。因著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與復活,這生命賜給了每個信他的人。於是,這信仰不再是刻在冰冷石版上,一成不變的誡命,而是體現在每世、每代,每個聖徒與神鮮活的溝通,因著信靠與恩典,在世上走過的天路旅程。每個時代的聖徒都面臨著各自不同的難題,有著不同的神學思考,但是對神的愛和對人的愛確是他們共同的特徵。

十一月初,大家熟悉的黃明弟兄走完了他在地上的路,被神接回了天家。在追思禮拜上,不論是主內的肢體,還是慕道友,人們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他作為一個基督徒,在生活、在職場上所作出的感人見證。《地上的房子,天上的家》匯集了黃弟兄十年前的受洗見證,和親人、朋友對他的美好的回憶。在“生命見證”專欄中,你還可以讀到其他幾位弟兄、姊妹的受洗見證。儘管各人背景、經歷迥異,但每個“人找神-神找人”的故事,都是那樣動人,都會讓我們回想起自己當年的信主經歷。

本期的“人物專訪”專欄收錄了三篇專訪,每篇的側重點各有不同:詹崇新長老繼續講述他職場事工的心得,和對年輕人的期許;宣教士黃成培牧師夫婦娓娓道來他們的信主、服事以及非洲宣教的故事;2017秋季佈道會講員柏有成博士,則根據自己在多年服事中的親身體驗、觀察,探討了新時代中教會所面臨的危機,並結合華人新移民的特點,從子女教育、青年事工入手,就如何才能保證教會的屬靈生命生生不息,闡發了自己的見解。

2017年是馬丁·路德發起宗教改革運動五百週年,而今天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同樣經歷着巨變的世界。《路德會後悔嗎?》一文,回顧改教運動史,並著眼於今世的教會,同樣在向讀者發問:今日我們當如何行?

基督是愛,當我們信靠祂時,祂的愛必將在我們身上透射出來。這愛將主內肢體緊緊連接在一起,這愛使我們在天國之路上走得輕鬆,這愛,更使基督徒成為世上的光與鹽,讓世人聽到耶穌基督的好消息。

在“與主同行”專欄中,應元用一句“成公了!”,表達了初為外公的欣喜、對主耶穌教導的領悟。而《甜蜜恩典,永遠加添》則將李坤釗、李冰心兩位長輩與其家人幾十年來同走天路的甜美故事婉婉道來。薛悅悅師母的“靈修筆記”《付清了》,讓我們不僅感受到了那真摯的父女之愛,更體會到天父之愛的長闊高深。

誰是我的鄰舍,誰是我的弟兄?這裏有我們的主內弟兄姐妹,也有那素昧平生的路人。相互關愛、共同成長,《別開生面的送別》將這主內的愛栩栩如生地勾畫出來;《猝不及防:給阿丁》表達了對突然逝去的老友的深深思念。《訪“希望之家”有感》則將我們的目光帶往那陌生的穆斯林難民當中。

康克理牧師接受神的呼召,就任我們英文部“跨越橋”事工的負責牧師,至今已有半年。在《讓我們共建“跨越橋”》中,他敞開心扉,與讀者分享自己對事工的異象。願我們的《心版》,我們的每個讀者,也都能成為傳播基督之愛的跨越橋。

作者:本刊主編,屬鹽光團契
責任編輯:陳一萍

編者語 (25)

吳京寧

失落的人總是喜歡緬懷以往的“美好”時光:中世紀的歐洲人惋惜、追憶早已逝去的古羅馬的榮光,現代的基督徒則羨慕中世紀的淳樸、敬虔,甚至中國的十年文革,在某些人的記憶中也化為“青春無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在許多秉承文化保守主義的福音派基督徒眼中,二十一世紀無疑是一個與神隔絕、全然敗壞的世代。

從某種角度看,這些抱怨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看待往昔、現時與未來,更是值得討論的。最近就有人提出了所謂“本尼狄克選項”(Benedict Option)。作為天路客,我們既是眼光投向天家,又是雙腳踏在當下。在這個世界上,特別是針對北美華人基督徒的特殊身份,我們當如何走那天家之路呢?今年的春季佈道會,我們教會請來了黃國倫牧師。在佈道會後,黃牧師接受《心版》同工的採訪,針對教會與世俗、華人教會跨代關係以及城市、職場事工等問題,敞開心扉,闡述了自己的見解,這就是《教會的DNA》。而一萍師母的《邁向永恆的家園》中,則向我們提出了在天家之路上的四個“持守”。

由於社會經濟結構的不同,尤其是作為移民的我們,是無法像聖本篤(聖本尼狄克)那樣退隱農耕的,而使徒保羅的在都市中織帳為生,倒似乎是更符合我們的情況。繼上一期的“子女教育”,我們選擇了職場事工作為本期《心版》的特別主題。職場,作為我們與世俗的最大交集之一,不僅僅為我們提供生計,也是向世界見證耶穌、傳播福音的禾場。香港聖經教會的詹崇新長老在為本會作職場事工講座期間,接受《心版》專訪,介紹了自己在幾十年職場生涯中的事工和見證,本期登出專訪的上半部分。職場事工的主要負責同工黃風華弟兄,則在《神所帶領的職場事工》一文中,以親身經歷介紹了職場事工在自己信主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這一事工的異象與推展情況。黃亮、張翔兩位姊妹的文章,《神的恩典夠我用》和《借力使力,成就卓越》,從不同角度介紹了自己對這一事工的感受。巧合的是,“生命見證”與“與主同行”欄目的文章《耶穌來了》和《科研福音雙豐收》,也是反映了職場事工這一主題。

教會的福音工作是多渠道同時進行。在本期的幾篇見證文章中,不同文化背景、經歷迥異的幾位弟兄姊妹,介紹了自己是怎樣來到主耶穌面前,接受新生命。謝琳、David Lee母子倆關於紐約短宣的文章《與年輕的弟兄姐妹一起成長》、《參加紐約短宣使我成熟》,讓我們看到了一家兩代人不約而同的心聲。曾陽生弟兄的《夏日橋的驚與喜》,展示了老一代同工從年輕一代身上感受到的鼓勵與鞭策。關於BQ(Bible Quizzing,聖經測驗)的幾篇文章,展示了對孩子們從小屬靈教育的重要性。《煉愛進行曲》,勾勒了“夫妻恩愛營”是如何讓夫妻在主內一同長進的。

章嘉恩傳道在神學院讀書期間,曾在本教會見習。去年年底,他應聘回到這裡,成為我們的青少年傳道,深受孩子們喜愛。《美好的開端》是他對半年多來的服事的回顧。

最後,如以往各期,感謝王子中弟兄獻上的兩幅辛辣的漫畫,還有張建弟兄的《建堂記》,將本會的歷史掌故娓娓道來,讓《心版》充滿了情趣。

天家之路是辛苦的,天家之路上有眾弟兄姐妹同行、長輩導師輔助,我們並不失落,同奔天家之路是歡樂的。

責任編輯:楊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