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來看”

—— 2017 COCM 歲末短宣心得

潘 瀾

比薩午餐

説來有趣,我赴英國COCM短宣之旅,是從一次比薩午餐開始的。

勒星頓華人教會(CBCGB)和基督教華僑佈道會(COCM)的福音配搭,在1970年代教會初期開始。1980年代有林雲達、孫蔚信、陳景吾等會友赴歐洲宣教。2006年底,剛接任COCM主任的原麻州安城教會長老呂子峰,在宣教委員會分享歐洲宣教禾場需要,重新點燃CBCGB向歐洲華人學子傳福音的火,並促成孫蔚信長老、李明哲長老,和何明治、薛悦悅長老夫婦赴英國的短宣異象之旅。(詳情見《心版》2008年7月第八期報導《英倫四人行》。)此後常有CBCGB會友參加年底在倫敦北郊Milton Keynes的福音營。

我和COCM的緣分,追溯到2007年。我大學期間在英國有過一年的交換學習,所以孫長老邀請我一同前往。但我自感信主不久,靈命不深,無法勝任異象之旅。此後教會的服事漸多,便沒有過多思考短宣事宜。2016年夏天,韋江牧師、汪新文弟兄等同工邀請參加短宣說明會,呂牧師作分享。暑期教會停止供應午餐,待人熱情的新文弟兄透露說明會上有比薩餅和其它美食,何樂不為?會上得到感動,願意主動尋求神對我短宣方向的帶領。

2016年底,我和教會一些家庭參加使者協會在巴爾的摩舉行的華人差傳大會,再次得到激勵,當時COCM的念頭從腦海閃過。當2017年8月呂牧師再次來禱告會上分享,新文弟兄邀請年底一起前往時,水到渠成,我欣然答應,和新文以及社青團契Kaylee姐妹,代表CBCGB參加2017年12月27至2018年1月1日的跨年學生營。

營會見聞

經過COCM幾次詳盡事工介紹和線上培訓,我們三人搭乘達美航空在12月27日凌晨到達倫敦希斯羅機場,與來自紐約的Rocky 牧師、David 弟兄會合,乘車前往 Milton Keynes 的COCM總部。呂牧師簡單介紹樓層分佈以及短宣隊接待事宜後,我們一同見證“聖誕家庭營會”的閉幕式和感恩分享。午餐後去附近酒店登記放下行李,稍事休息後回到COCM,協助同工將宿舍和會場整理妥當,為第二天開始的五天四夜跨年學生營作好準備。

28日上午有同工、小組長和短宣隊員的敬拜、靈修、彼此介紹和分組禱告。下午時,短宣隊員作為營會主人幫學生報到註冊,提行李,安頓一切。晚上6:45有開營禮,然後各小組有第一次分享。

營會的主題是“從這一刻、決定勇敢”,針對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外表看似堅強,裡面處處小心,迴避困境,不敢嘗試勇敢,而是順從主流、跟隨世界的現象。六堂講座用新約聖經中六個故事,循序漸進地帶出勇敢追求真理,接納自己,面對罪性,接受主愛,活出不同,最後響應呼召、決定勇敢的信息。兩位講員莊祖鯤牧師和楊豪萬牧師神學功底深厚,講台風格詼諧生動,將基督的福音向90-95後的學生娓娓道來。

營會的信息構成在實踐多年後已達爐火純青。每堂信息有六個部分:1)小組用短劇再現聖經故事,2)讀經,3)敬拜,4)營友、義工或同工的個人見證,5)主題分享,6)詩歌回應。小組短劇有簡單大綱,讓剛剛認識的組員有短時間的排演,為主題信息埋下伏筆。各組學生妙趣橫生的台詞,和隨身物品製作的道具,成為營會的一大看點。

主題信息之外,營會也安排了三個專題:勇敢求教,勇敢求助,勇敢求知,由牧師、同工和宣教士帶領,涵蓋信仰問答,減壓和心理諮詢,人係關係與交友,文化與信仰等話題,向年輕學子對症下藥,多方給予關懷幫助。

小組生活

我個人感覺,小組活動是營會最精彩之處。每組14-16人,各有獨特的組名(引領、追尋、醫治、接納等等),經過精心設計,精緻打印在門牌,桌牌和各人胸牌上。每組的兩位小組長,由靈命(較爲)成熟的學生和職業青年擔任,營會之前有系統訓練。一至二名COCM同工或宣教士爲輔導(mentor),另加兩名短宣隊員輔助。慕道友,剛信主基督徒和成熟基督徒(含組長)各為三分之一。這樣的配搭減輕慕道友壓力,幫助新生命成長,培養小組長屬靈領導力。輔導和短宣隊員引導討論方向,但不包攬事項。

各個小組以居住城市劃分,以便日後的跟進。五天四夜中,從早間靈修,一日三餐,主題信息,排演短劇,到小組討論,遊戲和幫助分飯食,完全以小組為單位,到結束時關係非常融洽,難分難捨。

討論的話題也是有的放矢,扣住主題信息,適時使用道具,手工,音樂等方式,營造一個安全而輕鬆的環境,讓營友分享心中的顧慮和生活的挑戰,最終把焦點拉回到耶穌身上,從祂得拯救、醫治、安慰和力量。小組長、輔導和短宣隊員另外擇時分享心得,針對組員狀況分擔個人關懷,為組員代禱。

跨年慶祝

營會高潮在31日晚來到,莊牧師用以馬忤斯路上兩位門徒經歷,和約翰•衛斯理早年遭遇的挫折爲例,鼓勵同學們“決定勇敢”,接受救恩,棄絕靠自我奮鬥得勝,而是靠著聖靈重新得力。楊牧師然後為決志信主的新基督徒們祝福禱告,求主帶領當地教會和團契,幫助他們靈裏的成長。閉營禮也是設計精良,每位義工,小組長,短宣隊員,團契負責人等都得到愛心感謝卡。

10點過後是分享和跨年時間,每人僅限三分鐘,原本計劃到午夜前半小時結束,因爲營友感人至深的分享,一直延遲到午夜前兩分鐘,投影畫面才切換到倒數計時。10秒時開始倒數,三、二、一,新年快樂!敬拜團的音樂奏起:“哈利路亞、哈利路亞,這裏有榮耀……”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正如我們在基督裏,是新造的人(林後5:17),靠著耶穌,活出勇敢的自我。

跨年的音樂還在繼續,營友們互相祝福,合影留念,難分難捨。慶祝活動一直持續到凌晨,同工們溫馨提供茶水和點心。我們因爲需要一早趕飛機,早早和小組同伴揮淚道別,帶著滿滿的祝福,離開營會。

“你們來看”

英國短宣之旅,讓我反省從前對短宣的一些誤區。當初在比薩午餐上,腦海中有兩個問題:1) 同樣是學生福音營,可以參加在麻州中部本地教會協辦的 NEWS Camp,爲什麽要捨近求遠去英國?2) 一般宣教都是去貧窮落後,福音未及之地。英國是發達的基督教國家,去那裏是否費財費力也不符合主耶穌的大使命?

我從參加教會,受洗,受造就,到參加宣教大會和短宣,經過十多年的時間。雖然參與一些事工,但很少涉足教會籬栅以外。眼裏看到,耳朵聽到,身邊所經歷的,大多是北美郊區華人小康社會的那些事,對生活圈之外的福音工場沒有第一手經歷,也無法看到上帝在世界各地的作爲。反之,因爲單一的生活和服事範疇,裏外思緒圍繞著自己生活軌跡,想到的是自己的挑戰和失望,甚至一些不足爲道的服事,也以爲是可以向神交的差。

英國回來後,我意識到短宣對工場和短宣隊員雙方都有幫助,甚至後者的受益更大,因爲除非是長期性的合作關係,短宣隊有時反而讓接待機構有更多的負擔。短宣幫助我打開視野,看到上帝的手在各地成就的,這是其它途徑無法代替的。正如耶穌開始地上事工,施洗約翰的兩個門徒問祂住在哪裏?祂回答: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並與他同住,從此成爲他的門徒。(約1:39)

短宣給我最大的收穫是“看”。幾年前潘儒達牧師的新年主日講道信息,激勵會衆走出安樂窩,如今記憶猶新。短宣,是走出安樂窩的一條有效途徑。

近幾年,教會牧長同工和會友達成共同異象:信徒靈命成長和教會的興旺在傳福音和門徒訓練上環環相扣,呈波狀擴展,才可以不斷爲主墾荒,也不丟失留守之地。短宣不僅是宣教事工,也是靈命塑造。北美華人教會有不少中國大陸背景的第一代基督徒,缺乏父輩薪火傳承來的信仰融入生命的根基。我們的信心有時只停留在知識或意念層面,比較少付諸行動,對全時間奉獻作傳道人或長期宣教等呼召更覺得高不可攀,甚至一直在等待上帝“特別”的呼召。

短宣對有意願但需要更多信心操練的會友,可以作為嘗試或其它服事的起跳點。

莊稼熟了

NEWS Camp是項很有意義的服事,也有很多需要。但相比北美的華人教會,歐洲的需要更大,資源更缺乏,時間也更緊迫,這是我英國短宣前沒有意識到的。

COCM是香港基督徒在1950年代建立,面向歐洲的差傳機構,異象是Reaching the Chinese to reach Europe,就是首先向在歐洲的華人傳福音,然後藉著他們把福音傳遍歐洲。事工的使命不僅僅是佈道(Evangelize),也包括栽培(Equip)和推動(Encourage)。進入21世紀以後,因爲一些政策和外交因素,英國成爲中國留學生的第二大目的地,COCM的運作有了調整:面向華人學生傳福音,並在很短時間内,讓他們得到裝備,參與服事,回國以後繼續靈命成長,也幫助當地教會。

大部分在英華人學生來自大陸,講普通話。然而各大學所在地很少有華人教會,僅有的幾所粵語教會也很難和學生溝通。當地英國教會屬靈狀況良莠不齊,沒有資源或負擔來牧養他們。嚴格的移民勞工政策限定,意味著留學生少有學成留下工作或移民的機會,造成整個地區缺乏裝備成熟的基督徒。

英國宣教工場另一特色和挑戰,是學生年齡更小,在英時間更短。一般攻讀本科學業而較少讀研究所,一些學科是和國内大學共同培養的計劃,在英國衹有一、到兩年的時間。這些獨生子女政策下的90後、95後的年輕學子,離開父母單獨生活,有很多生活上的挑戰。不少人要在很短時間内通過語言課程,才能上學分課。再加上大部分人自費入學,學費由國内父母承擔。他們承受的各方壓力,是北美教會學有所成,融入社會的華人基督徒少有經歷的。

這樣的挑戰,其實也是很好的福音機會。無論是迎新聚會,還是街頭巷尾碰到講普通話的年輕人,他們比較容易接受邀請,來到COCM關懷的學生團契,找到朋友,得到幫助,也較少對福音有抵觸。

舉目望田,莊稼熟了。不僅在英國,整個歐洲的情景也是如此。COCM宣教士在歐洲大陸各地傳福音,本部每年也有幾次巡迴佈道,定期收穫。面對日益世俗化的歐洲文明和盛行的異教影響,我們有機會在差派出威廉•克里、戴德生等大批宣教士的異國土壤上向同胞傳福音,這是一筆在神國裏大有意義的投資。

經歷探險

經常有人問,去COCM短宣都作些啥?我沒有經驗,夠資格嗎?用呂牧師的話説:我們去就是接待營友,讓他們有回家的感覺。作為營會的主人,自己家裏怎麽接待來賓,我們就作什麽,譬如接送營友,厨房幫忙,整理會場,個人見證等。小組討論,個人交談和關愛,問題解答等都是很有意義的服事。營友信主年齡一般在零到兩年之間,很少超過五年,很有興趣了解我們的信仰生活和每天的掙扎。所以對有正常基督徒生活的弟兄姐妹而言,短宣的“資格”就是有與聖靈一同探險的心志,願意分享主愛,讓自己的生命成爲傳福音的工具。

作爲差傳機構,COCM事工不局限於學生營,也不局限在英國或是短宣,各項事工需要各地教會的參與、代禱和資源的奉獻。(詳情可以咨詢網站www.cocm.org.uk)CBCGB短宣隊員有的選擇同時參加聖誕家庭營和跨年學生營,有的參加復活節學生門徒營。如有感動參與或想了解更多信息,請與我、宣教委員會或各團契同工聯絡。

最後想重申,本文的重點不在宣揚“英國短宣”,而是分享短宣對我靈命成長的幫助。教會不少其它短宣或社關項目都值得我們去參與、從中得到建造。讓我們一同接受聖靈的帶領,走出安樂窩,到外面看看上帝所作的工,讓屬靈生命得到更新。我們這些得到神恩典的人是有福的,然而正如使徒保羅所言:“施比受更為有福。”(徒20:35)

責任編輯:邵健、吳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