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細數主恩

石秀芳

2016年的感恩節前夕,在一個主日崇拜,開第牧師以“耶穌治好十個大麻風病人”的經文講述感恩的信息。開第牧師問:“我們是不是像那一位撒瑪利亞麻風病人,在得到醫治之後,回到主耶穌面前感謝他,歸榮耀於神?還是更像其他九位那樣若無其事地回去過他們的太平日子,忘記感謝那使他們潔凈、還他們太平的救主?”我聽了心裡頗有些不安,覺得這個問題似乎是衝著我問的。接著牧師談到,要真正得著神的應許、神的恩典,單單相信神的存在是不夠的,我們更需要的是信托、信靠、信服。主耶穌說:“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馬可福音11:24)。然而,要做到“完全的”信托、信靠、信服對我們來說卻很困難。

不再百般拖延受洗

這裡說的不正是我嗎?——我問自己。今年春季上完主日學的受洗班,卻沒有參加那一屆的受洗儀式。當時的想法是對我先生是否能支持和參與我的洗禮沒有把握—一方面為避免家庭矛盾,另一方面給他多一些時間接受。其實,潛意識中是錯誤地以為等自己做得更像一個基督徒了,就可以讓先生認識到這對我對他都是有益的事情。轉眼半年過去了,心中也時時想著“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馬可福音16:16),於是申請了冬季洗禮。尤其是在十月十四日晚的團契查經聚會上,受到開第牧師特別的鼓勵和恩惠,收到他給我寄來的信主見證撰寫須知,心中充滿了感激和盼望。接下來的幾個禮拜,除了平日工作、持家的忙碌,又身不由己地捲入總統大選的起伏和動蕩,加之各派教會,包括一些華人基督徒,在這次選舉過程中的態度、立場和言論,讓我在疑問、困惑和震驚的情緒中再次有了拖延的理由。主耶穌藉著開第牧師這天的感恩節信息使我警醒——不信靠、信服祂,總想靠著自己的努力,是不能得到安息的!“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11:28-29)。我彷彿聽到主對我低語:“孩子,你的掙扎和抗拒,沒有我不知道的;放下你的重擔,接受洗禮,埋葬舊我,迎接重生;從此你在我中,我在你中。”感激和脆弱的淚忍不住落下,又暗自感嘆主的奇妙恩典,竟然兩次在感恩節前的這個禮拜天對我這個驕傲矜持的罪人有特別的恩賜。

去年感恩節決志

去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同是感恩節前的敬拜,那天的信息是“竭力進入安息”。這話聽起來似乎是一個悖論。開第牧師說道,耶穌的門徒在安息日因飢餓掐了麥穗,他自己又為人治病,遭到法利賽人的質問。耶穌對他們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馬可福音2:27)作為安息日的主,耶穌基督不像法利賽人—只注重律法中拘於形式的禮儀和約束,而不顧遵守安息日的人們是否有內心的安息;他更注重體恤病痛的人、飢渴的人、有負擔的人,要讓他們得到真正的安息。而這個真正的安息,就是神的創造和耶穌上十字架為人類洗凈罪、完成救贖的客觀事實—只要人能認識並承認自己的罪,認識並相信神的創造和救贖,就能夠進入耶穌裡面成為神的兒女,得到神為祂的子民預備的安息。可是讓人認識罪性、拋開自我、交出主權、顯露軟弱,乃至聽從順服,是何等困難!因為人的罪性,決定了我們習慣於遠離神和不相信神,本能地抓住主權、依靠自我;我們的驕傲和不相信,使得我們抓不住神的應許,也就得不到那安息。所以說,“竭力進入安息。”(希伯來書4:11)

敬拜接近尾聲,臺上的章牧師卻越顯激動,讓人感覺他的整個身心似乎在傳達一種殷切的希望和迫切的敦促:“放下你的重擔,讓耶穌基督全能的神來與你一同負你的軛!”當他在結尾處再次重申主耶穌的那句“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臺下的我已是淚流滿面。我哭,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清楚地認識主耶穌,覺得祂是那樣的真實、和我那麼的親近,不再像以往那樣只是別人口中的主,對我卻很陌生;今天我切身感受到祂的體恤、祂的憐憫;想起自己多年來渴望、好奇,探索過幾個不同教會的講道,也翻看過聖經裡的創世紀和出埃及記等章節,卻始終找不到跨進靈裡的門、通向真理的路。也曾在波士頓華人聖經教會春季和秋季佈道會上有所感動,卻找不到足夠的理由與勇氣和眾人一起走上前去回應呼召。現在,我激動——因為我認識了祢;我也稍感委屈,為什麼到今天才認識祢,我的主!那天默禱散會後,我迫不及待地走到講臺旁,找到章牧師,告訴他我的感動。章牧師很為我高興。在瞭解一些基本情況之後,帶領我一起做了決志禱告。

認識主兩年的改變

那一天,離我開始參加本教會敬拜和團契活動將近十一個月。現在算來,來教會將近兩年,認識和相信主耶穌整整一周年。這兩年來,明顯感覺到夫妻、親子、父母和諸多人際關係都有了相應的改善,多了和諧、少了對抗,多了溝通、少了猜測;因此常常體會到神對我和家人的恩典。以前我們的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中時有矛盾發生。

由於我和先生來自於不同的國家、不同的體制、不同的家庭背景,當矛盾發生的時候,我常常習慣於從文化差異上去尋找根源,一切的矛盾似乎都可以歸咎於中美文化的差異。既然我們無法改變過去,文化差異也無法消除,那麼這些矛盾就必然存在;而我們除了自己努力壓制情緒、避免矛盾升級,很難想像能有什麼好的辦法來改變這個現狀。更難想像的是我這個盡職盡責、勤儉節約、任勞任怨、精打細算、認真工作,又努力持家的妻子和母親能有什麼錯。但是去教會這兩年來,神的話語、教會中牧師長老的循循教誨,團契兄弟姐妹的熱情關懷和身體力行,讓我開始對自己一些原本不知不覺的罪性有了逐步的認知——我的堅持、負責、努力註定了我的驕傲;我的驕傲阻礙了我順服的能力。我要學習主耶穌的樣式——謙卑柔和。我的勤儉節約源於內心的害怕——害怕缺衣少食。我要相信只要信靠神,自己比野地的百合花、空中的飛鳥更能得神的眷顧。孩子的房間亂點、他們不願加冬衣而讓身體冷點、不想早起因此吃得馬虎點,這些都不值得讓人生氣,畢竟比吃穿更重要的是他們在靈命中的清晰和飽足。反而我的生氣和大聲斥責是不討神喜歡的。孩子們少做一道數學題、少練一段琴、少認識幾個中文字,他們的生命並不會因此而遜色,因為神對他們早有安排。我應做的是像耶穌那樣地愛他們。感謝神將他們賜給我,讓我做保護神的器皿的工。

家庭裡的天國文化

柔和的話語取代義正辭嚴的說教;寬容放鬆的心態抹去臉上的愁容;喜樂的心容得下無礙大關的雜亂,和因享受生活而稍微延誤的工程或功課……先生和孩子們都驚喜地發現我的變化。現在,先生會毫無保留地利用每一個機會,以他特有的詼諧逗我大笑,因為我不會再對他板起面孔,他也不必猜測我的表情是因為他哪件事做錯。孩子們不再擔心有雙審察的眼跟在背後;他們不再戒備敲門聲會伴隨著批評聲。他們不再對抗,因為他們沒有了對抗的理由和對象。先生可以放心做他最擅長的事——逗我笑、逗孩子們笑;孩子們變得溫順,他們因為爸爸逗樂了媽媽會相視而笑。我們的家,和諧在一天天增長,而矛盾在一天天減少。我在我們家看到的不再是中美文化的差異,而是天國文化巨大的潛能。

我還有什麼理由不感謝讚美主,不盡快接受洗禮、徹底告別舊我,與祂同死、同葬及同復活,享受祂為我們所預備的安息,成為神的兒女,去擁抱神的國度、經歷神的國和延伸神的國!

作者來自中國安徽省,2016年於本教會受洗,現屬青橄欖團契。
責任編輯: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