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房子里的小故事

新墨西哥州旅游札记

张建

千里来相会(第一天)

离开温暖的佛州,来到新墨西哥州。昨晚出了阿尔伯克基机场,第一个感觉就是——冷。三月初,这里依然是冬天的地盘。寒风吹过来,不禁打了几个喷嚏,鼻子起塞。心里不免疑惑:旅游嘛,该图个快活舒坦,干嘛来这里找罪受?

时近中午,终于云开日出,高原的太阳热力四射,让人心情一下大好。在市里兜了大半天,下午就朝北赶。我们在圣菲市郊租了一栋B&B的大房子。我们有两拨人马,要在那里会合。

有种说法,新墨州的城市是美国最“土”的城市,此言不虚。一路过来看到的建筑,大都是土房子,据说是用泥土和干草混制的土砖垒砌起来的,平顶,墙角浑圆,木头横梁穿出墙壁,十足的乡土气。不过土砖房厚实,冬暖夏凉,很适合这里的沙漠气候。

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一队先到了会合地。不是土屋像土屋,也是土黄色的平顶房。蓝天白云下,灌木衬托着朴实的土黄色房屋,给人朴实清新的感觉。

开门进去,西南部的建筑装潢风格扑面而来:石膏墙面、宽松木地板、木梁挑高的客厅天花板。装饰物都是普韦布洛(Pueblo)风格:色彩鲜艳的编织壁挂、手绘瓷砖的壁炉边框、墙上的动物头骨标本、还有木架上的原住民手工艺品。地上放着粗糙的大陶罐,餐厅里有原木长凳和仿旧木桌。有意思的是,所有的房间都没有壁橱,只放着一只只厚重的老式木柜和木箱,上面刻满粗犷的花纹。这是为了仿照十九世纪的土坯房。满屋刷着天然而溫厚的土黄色调,因为原住民敬仰大地之母。一转眼,看到餐厅上方悬着一串时尚灯具——铝合金的骨架,水晶的玻璃罩。简约而自然的造型,平衡了周围厚重的复古氛围。

正在欣赏屋里的西南部落风格,忽然听到大门外有人声,原来是另一拨人马也到了,赶紧开门迎进来。弟兄姊妹近一年没见了,如今在异地重逢,拍肩拥抱,问长问短,分外亲热。我们共来了四个家庭,原先同在波士顿的一所教会,这次分别从东北和东南沿海出发,一起飞到西南大山里,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想起杜甫的一句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可以稍微改一下: “正是高原好风景,初春时节又逢君”。人很奇怪,既喜欢近处熟稔的亲情,又憧憬远方陌生的美景。那么,约几个知心好友同去远地旅游,是个不错的选择。建筑和装潢再好的房子,也是静态被动的背景。人,才是活色生香的生活主角。

天色渐晚,有人提议去买菜,然后准备晚饭。大家顿时觉得肚里空虚,马上响应,几个人随即出发去超市。两个多小时后,采购队回来,大包小袋满载而归:牛肉、猪肉、各色蔬菜、各种调料,各样水果,也带回来一串故事。

赵弟兄:先在网上查了,附近有个小杂货店,到那里却发现已经关门,于是转去Whole Food店。那里的菜比较贵,稍微买了一些,然后又去Walmart。

颜弟兄:跟Whole Food相比,Walmart的东西太便宜了,看着都想买。面包特别划算,我一下拿了五六条。油拿了一大罐。米有25磅一袋的,比10磅一袋的贵不了多少,于是我拿了大袋的就走。

冯姊妹:25磅米,我们几个人五六天哪里吃得了?已经拿到收银台了,硬给我拦下,改买10磅一袋的,不能浪费。其实面包也买多了。

潘姊妹:饿着肚子去买菜,见啥都想买,剁手也控制不住。

其实,买多了不光因为当时饿,也有“历史”上的原因。想当年我们刚到美国时,哪个不是囊中羞涩。一听到有食品减价,留学生们立刻喜大普奔,成群结伙去“团购”。记得有一次,一家超市为了促销,方便面只卖七美分一包,还不限购。我们中国学生蜂拥而至,个个一买就是几十包,惊得店员们眼珠掉了一地。现在钱包不瘪了,可日常消费要节省,多买便宜货,这个习惯却难改了。

巧妇有米,立马可炊。晚上的主菜是烤牛排。赵弟兄的厨艺了得,是当仁不让的大厨。他忙得手脚不停,连口罩也忘了脱。先将腌料抹在牛排上,待腌料吃进肉里,就把牛排放进锅中,两面在油里先煎一下,锁住牛排里的肉汁,然后放进烤箱内烤,最后撒上盐和黑胡椒。做出来的牛排,外面焦黄酥脆,里面鲜嫩多汁,吃口好极了。

晚饭开的晚,饭菜上桌时,大家早已是饥肠辘辘,胃口特别好。吃得香,话也多。大家共同举杯,庆祝我们的重逢,感谢主的安排。

许姊妹找到的这所大房子很宽敞,单层四间卧室,正好一家一间。有一点美中不足,一间卧室在房子的另一端,离卫生间较远。为了其他人的方便,赵弟兄和许姊妹夫妇坚持要住在这一间。后来发现,这个偏居一隅的房间暖气也不足,害得许姊妹晚上得了感冒。他们无私的友情,令人感动。

特殊擀面杖(第二天)

一早起来,就看到冯姊妹在厨房里忙着准备早饭。她是有心人,昨晚就为今天早餐的粥做准备,把米和麦片先煮一下,经过一晚的水泡,早上烧一下就成了。记得华罗庚有一篇课文《统筹方法》,用泡茶举例子,说明如何用最高的效率,安排好工作流程。冯姊妹是无师自通呢。

仔细看看,这个厨房真不错。雪白的L形台面,操作空间宽敞。中央有岛台,那是是厨房的颜值C位。一面墙上开了一个大窗洞,朝着餐厅,既增加了采光,又方便了传菜。岛台上方有天窗,自然天光洒下来,满厨房的光明和温暖,让人做饭时心情更舒畅。

餐台上放着各式厨房用品。有几个红色的罐子,十分醒目。打开橱柜,里面有一整套这样红色的锅盘,那是来自法国的知名品牌——Le Creuset。这种色彩鲜艳的铸铁珐琅锅,在欧美家喻户晓,有“厨房中的LV”的美誉,又被称“祖宗锅”,因为如果保养得当,可以传给子孙。台上的“单立人”厨刀,虽不及德国的“双立人”,质量也不错。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的厨师们,有了好厨具,是如虎添翼了。昨晚的牛排,就是在有棱有角的“祖宗锅”里煎的。

中午去了一家网红饭店,是罗姊妹找到的。她是我们的网络“万事通”。去饭店路上突起大风。“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风厉害,吹起脸上“高原红”,冻得手脚直发麻。一进饭店,便觉温暖如春。围着原木长桌坐下,看着周围土味十足的摆饰,觉得仿佛进了异乡的“农家乐”。墨西哥风味的菜,量足味美,吃得尽兴,只是干旱地区供水限量,喝的瓶装水没给几瓶。

有个小插曲。颜弟兄是湖南人,觉得饭店的辣酱不够劲,于是服务员送来一小瓶高浓度辣酱,大概用墨西哥辣椒制成。服务员提醒说这东西特别辣,可庞弟兄不知情,拿过来用菜蘸了连吃几大口,当时连呼“好辣哟!”不一会他开始胃疼,越疼越厉害,疼得脸色煞白,满头大汗。我们都吃惊不小,八舌出主意,想减轻他的疼痛。有学医的说,这是胃粘膜受到辣椒素刺激而受损,引起胃部灼烧感,可以喝牛奶缓解。于是请服务员拿来牛奶,让庞弟兄慢慢喝下。这一招果然有效,胃疼很快缓解,总算是转危为安,有惊无险。

中午吃得多,晚餐就简单一点了,粥加葱油饼。葱油饼是家常做法,赵弟兄把面粉用热水和凉水各揉一半,合成面团,擀成薄片,撒上葱花刷上油,卷起来再擀成圆饼。没有擀面杖怎么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找出个空啤酒瓶,那就是最好的擀面杖。冯姊妹把做好的饼胚放进煎锅,慢慢烙熟。出锅的饼,色泽金黄,外表焦脆,里面层层分离,葱香扑鼻,令人食指大动。本来准备留一些到明天,没想一上桌就被抢个精光,哪里留得住!



A group of people in a kitchen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medium confidence

土制面包粉(第三天)

厨房的平凡劳动中快乐多多。一是买菜之乐,到市场买菜,心里打好腹稿,注意品种、分量和搭配;二是备菜之乐,洗菜、择菜一条龙;三是切菜之乐,把菜切成丝、切成块、切成条、切成丁,要有型有状,增加视觉上的美感。颜弟兄拆烤鸡,冯姊妹洗黄瓜,潘姊妹切卷心菜。赵弟兄是厨房C位,三位便自动打下手,在欢声笑语里配搭同工。

今晚的主菜是炸猪排。各种食材调料都有了,就是缺面包粉。这点小事,难不倒足智多谋的火头军。不是面包买多了吗?把面包烤硬了,然后弄碎,就是顶呱呱的面包粉。赵弟兄把猪排放在砧板上,用刀背锤薄敲松了,糊上鸡蛋液,沾上自制的面包粉,入油锅炸了,捞出控油,齐活!有诗为证:

千锤万击出木砧,烈火烹油只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浓香在人间。

这里的“粉身碎骨”,是指自己做的面包粉。估计于谦老爷子若听得此诗,竟然把他颂扬高尚人生的诗句改头换面,用来描写烧菜,一定会气得在地下翻身的。

黄金色的猪排,外酥里嫩,吃得大家满嘴流油。再喝上一碗冯姊妹做的胡萝卜丁卷心菜汤,别提多美了。饭后,庞弟兄乘兴提议:明天吃饺子。饺子,那可是舌尖上的美食啊!大伙一致叫好!
A table full of food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medium confidence

元宝入银盘(第四天)

今天吃饺子。从昨晚开始,大家心里就充满了期待。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饺子是传统美食,由东汉名医张仲景首创,有个好听的名字——“娇耳”,当时是一种食疗,用来治耳疾。

为了不耽搁功夫,几位弟兄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准备。庞弟兄平日不帮厨,那时却也身着围裙,披挂上阵。只见他精神抖擞,双手握刃,砰砰砰猛剁肉馅,真有点双刀武松的架势。

傍晚,饺子战正式开打。没有擀面杖,就土法上马,依旧用啤酒瓶替代。没有盛盘,就用烤炉盘子衬上铝箔代替。饺子馅是重点,里面肉放得足足的,再加上卷心菜和胡萝卜丁,香气扑鼻。饺子战是火热的群众战争,弟兄姊妹一齐上阵。滚动的啤酒瓶下,一张张圆溜溜的面皮飞将出来;翻飞的十指中,一个个饺子诞生了,就像金元宝纷纷落入银盘。大伙对饺子们评头论足:“哟,这个包得好秀气,有模有样的,还有好看的花边,吃起来舍不得下口呢!”。“瞧那些‘大阿福’,雄赳赳气昂昂的,挺着个‘将军肚’,估计没吃几个就饱了”。说笑声中,大家享受着劳动的喜乐。

A group of people in a kitchen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medium confidence

A group of people eating at a table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medium confidence

一盘盘饺子下了锅,转眼饺子就上了桌,大伙吃得不亦乐乎。庞弟兄是饺子宴的倡导者,吃得最多,也是理所当然。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里,包着道不尽的情谊,裹着说不完的祝福。

俗语“好吃不过饺子”的后一句,是“舒服不如倒着”。大家辛苦了,早点休息。

喜乐合家欢(第五天)

白天我们去各个旅游点,在大自然里撒欢。傍晚回到大房子,又点燃一段快乐时光。“准备晚餐啰”,大厨一声令下,厨房里顿时热闹起来。锅碗瓢盆叮叮当当,奏起了交响曲;厨师们一边做事一边幽默,引来笑声连连。记得原来教会的潘牧师曾经说,厨房事工是教会里最欢乐的同工群。我们这里的四位厨师,全来自教会的厨房, 当然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 

欢乐的团体里通常有个“开心果”,老惹人发笑,庞弟兄就是个开心果,他的举止神态憨厚有趣。别人在厨房里忙碌时,他常站在传菜的窗口外面,说表扬人、鼓励人、讨喜人的话。新做好的汤羹,常常让他先尝为快。厨房的这个大窗洞很有用,给人空间互动的乐趣:有人在厨房做饭,有人在餐厅摆餐具,有人在窗口传菜,有人在客厅休息,都能相互看见说上话,气氛不要太温馨喔!

今晚桌上的主菜,是四喜丸子。四喜丸子属于鲁菜,以鸡蛋、猪肉、淀粉、蚝油、汤汁等为主料,做成四个色泽金黄、香味四溢的丸子,寓意人生的福、禄、寿、喜。因为有吉祥之意,常在喜宴和寿宴上当压轴菜。我们的四喜丸子,虽然只是个家常菜,却也可以有自己的含义。我们这四个家庭,蒙神赐福,最近都有喜事。冯姊妹在公司里业绩好,职务获得升迁;赵弟兄和许姊妹的小儿子研究生毕业,已经找到了工作;张弟兄和潘姊妹有乔迁之喜,从麻省搬到佛州,安顿妥帖。罗姊妹的喜事,这里暂且不表。

饭桌上,我们拍下了大房子里的最后一张“合家欢”。有趣的是,几位姊妹都争着要坐后排。她们这样做,如果你以为仅仅是因为谦卑,那就错了。翻到前面,看看我们在这里的第一次合影,坐得靠前的人都显得脸大身胖,因为照片靠边的图像会失真。坐到后面,立刻脸变小,身材变苗条了。现在可是喜爱脸小身瘦的时代喔!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A group of people sitting at a table with food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medium confidence

明天就要离开这里了。罗姊妹给大家出了一道题,用一个字或一句话,说出自己最近几天的感受。

赵弟兄:这几天的经历,改变了我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以前我不喜欢去博物馆,觉得没意思。这次到美国女画家乔治娅·欧姬芙的纪念博物馆,看到了许多以前不曾见过的东西,收获很多,觉得很值得。

冯姊妹: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些天我们在一起愉快相处的情形。大家生活上相互关心,做事时相互合作,遇到问题相互帮助,很感人。

张弟兄:我想用一个字来形容冯姊妹所说的情景,那就是“和” 字。弟兄姊妹,和睦同居,何等的美好。记得牧师在讲道说过一个比喻:从伦敦到罗马,最短的道路是什么?是有同路的好朋友。

说到同工相互合作,我和庞弟兄在厨房基本帮不上忙。庞弟兄还能当一回“双刀武松”,我却每餐都是饭来张口,就有一件事能做——洗碗,这让我们在厨房有了一点存在感。说来也惭愧,做这点力所能及的事,还常常有劳姊妹们在一旁检查和鼓励。

最后一班岗(第六天)

A group of people posing for a photo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今天,就要离开这所大房子了。

一早起来,大家就忙着做各种收尾工作。各个卧室收拾干净,被单枕套拿下来放进洗衣机。厨房里的各种厨具都洗清放好,“完璧归赵”。做中餐油气重,餐台和灶头反复擦拭干,不留一点油渍。没用完的油、面和各种调料都整理好,留给后面来的游客。

站完最后一班岗后,四位厨师留下合影。他们的笑脸,让我们感动;他们的精神和作品,让我们回味无穷。罗姊妹说,他们像是魔术师,每天的晚餐都像变戏法一样从窗口端出来。这些天,大家一起吃喝在主面、彼此相爱、凡物公用,感受到了福杯满溢的快乐。留影中,弟兄姊妹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和喜悦,似乎在说:主的爱与我们同在,在这世上我们毫无缺乏。



A group of people sitting on a couch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附:难忘的庆生(第七天)

离开圣菲市后,我们一路往南,来到阿帕奇野生动物保护区,在附近的一所旅馆下榻。傍晚,按照庞弟兄的建议,我们到近处一家餐馆吃晚饭。

进了餐馆,服务员把我们引进一间侧厅。厅不大,布置很温馨。我们围着长桌坐下,却发现不见了庞弟兄。去厕所了?等了好一会,不见他回来。“不会是晕倒在洗手间了吧?”有人打趣道。忽然间,庞弟兄出现了。问他去了哪里,他王顾左右而言他,令人感到蹊跷。

A group of people sitting around a table with food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medium confidence

晚餐过半,忽然有一位服务员来到小厅,手推一辆小车,车上有个奶白色蛋糕。她一开口,便高声祝贺:“生日快乐”。我们一下子恍然大悟。在大房子里时,说到几天后是罗姊妹的生日,没想到庞弟兄是个有心人,暗地里安排了今晚的生日晚宴。他事先打电话订好了饭店和房间。刚才的“神隐”,是去落实了生日蛋糕。

看罗姊妹,有刹那间的惊喜和腼腆,脸上泛起红晕。她连声道谢,内心一定激动不已。再看生日蛋糕,插有代表年龄的红绿两色七根蜡烛,而数字七有完美之意。在融融的烛光里,在《生日快乐》的齐唱声中,罗姊妹低头许愿、吹烛,与颜弟兄携手共切蛋糕。大家边吃蛋糕边交流,一起分享这美味的蛋糕,分享其中浓浓的暖意和祝福。在喜庆的气氛中,大家一起举杯,祝罗姊妹生日快乐,感谢主的恩典,临到我们的爱宴上。

人生没有一帆風順。颜弟兄和罗姊妹出国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足迹踏过西雅图、渥太华和波士顿等多个美加城市,经历过成功的喜悦,也走过困境的幽谷,但他们不离不弃,坚守信仰,克服了人生路上一个个难关。    

我们都是天国同路人。罗姊妹说:“去哪里旅游不重要,和谁一起去旅游更重要。”的确,心里有美景,身边有相契相伴的朋友,去哪里都是万水千山;心中有阳光,同行有相助相暉的弟兄姊妹,面对高原寒流,也如身处江南暖风中。

作者簡介:作者2007年在本教會受洗,屬青橄欖團契,曾服事於長老團、執事會和主日學,曾任本刊主編。2021年遷居佛羅里達。

責任編輯:張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