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信經與靈性成長

潘儒達牧師

靈性的持續成長是基督徒一生的目標。個人靈性的成長,會帶來教會的更新,乃至社會的更新。尤其是在疫情後的今天,我們尤其需要靈性的成長,才能走出迷茫、幽谷,回歸到萬福的源頭——上帝。有關靈性成長之路的基本認識,請參考上一期《心版》的文章(總31期,第3頁)。

根據馬丁・路德,靈性的牧養有四大素材:

  • 使徒信經 ——真理和信仰
  • 十誡 ——生活法則
  • 主禱文 ——禱告,與神的關係、人生目標
  • 詩篇 ——禱告,與神的關係、生命經歷

本文將針對第一個素材——使徒信經與靈性成長的關係加以闡述。

使徒信經與靈性何關?

靈性的根基在於對真理的建造。近代教會容易出現的一個兩極化的傾向是,只重視知識,而忽略了對靈性的建造和實踐;或者相反地,過於輕視對知識的學習。對於靈性成長的追求,需要我們在知識、生命、品格、生活實踐的各個方面都全備和平衡。

認識使徒信經

信經(Creed)基於“我信”(Credo),是個人的,也是教會整體的認信與見證。歷史上曾經有過多種信經,其中的四大信經爲——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迦克墩信經,和亞他拿修信經。信經的形成因素,有外在的對信仰的挑戰,也有內在的爭議;對於信仰的確認,常常受到不同時代和不同處境的限制。信經的形成,通常由出現問題,進而引起神學家的探討,導致教會召開大公會議,來決定對信條的接受或不接受,而產生了不同的結果。

信經與聖經的關係是——聖經是神的啟示,是我們信仰的絕對權威;而信經是對聖經的詮釋,幫助我們確認信仰,但不能算是絕對的權威。

使徒信經是在第二世紀,教父爲反對異端,根據使徒的教訓所發展而成的。它的全文如下: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 創造天地的主
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
因著聖靈感孕,從童貞女馬利亞所生;
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
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裡復活;
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
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我信聖靈;
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
我信罪得赦免,
我信身體復活;
我信永生。阿們!

認識神和創造

基督教信仰的上帝是有位格的,是創造和維繫宇宙與世界的獨一主宰。上帝是全能的(祂要作的事,沒有作不到的),是萬有的掌權者、大能的拯救者、至尊至榮者。

對上帝正確的認識對我們靈性的意義在於,我們是否真的把神當作掌權而有大能的神,盡我們受造的義務,全心地、忠誠地依靠祂;而決不能將我們與神的關係當作是認知的、平行的,甚至是交易的關係,把神當作爲達到我們私利的工具。作爲我們的創造者,神實在是我們在天上的父,是我們生命的本源。我們和神的關係猶如父與兒女的關係。

神通過創造顯示祂無上的主權。從神的創造也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世界觀, 神所造的世界本來的面目是“好”、“甚好”(創1-2)。人墮落了之後,神又定下祂的救贖計劃,賜所有在基督裏的人以新造的生命,這是神新的創造 (林後5:17)。因此蒙救贖的人,恢復了人受造時蒙神所託付的管理宇宙的使命。對神絕對主權的確認和對神的依託,是基督徒的世界觀與使命。

認識耶穌基督

耶穌基督被稱爲“神的獨生子”(約翰福音 3:16)。這是一種擬人化的表達和人所不能理解之奧秘的混合。“獨生子”代表祂是獨特的、具有神的生命、身分與地位。作爲“兒子”,祂可以把父親表明出來(約翰福音 1:18 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

同時,耶穌基督又是一個十足的人,有着活生生的生命和生活經歷。他的出生既有平凡之處 ,又有不凡之處——聖靈感孕和童貞女懷孕。他也經歷了生命、死亡的歷程。耶穌基督同時是“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祂通過“道成肉身”這獨一而無與倫比的行動,表明祂向人的完全認同,確認了十架救恩的功效。

基督徒必須有以基督為主的確認和實踐,同時經歷並理解道成肉身所顯示的愛,並且在生活、服事、宣教、傳福音和關懷上效法道成肉身的榜樣。

基督的工作聚焦於祂在十架上的救恩。祂在十架上的受難與復活有着生動的歷史性過程。這一救恩是我們得救的確據,也成爲我們生活的動機——回報祂的恩典和慈愛,繼續在恩典中前行。

基督的升天象徵基督工作的完成、聖靈時代的開始。“天”象徵着神的所在和情境。“升天”象徵基督的掌權。基督的再來是我們盼望的根源。

認識聖靈

在使徒信經時代,聖靈論尚未確立,這是聖靈論較沒有被提及的原因。聖靈是三位一體之神的一位,有自己的位格。聖靈不僅參與了創造的工作(創世紀1:1),而且參與了對人的啟示(聖經是人受聖靈的感動而寫成,提摩太後書 3:16),並且引領人明白聖經。聖靈也參與救恩。祂首先感動我們知罪,並尋求神;在我們接受救恩時重生我們,洗淨、 更新我們,內住在我們的生命中,使客觀的救恩成為我們主觀的經歷。保護師聖靈也參與信徒生活,引導、帶領、安慰、堅固、充滿……成為我們得救的確據。在教會和信徒服事中,在人心動工,引導事工和計畫,並賜下恩賜。

基督徒應該敏銳於聖靈的工作,並且追求“屬靈”的生活。

認識救恩

我們的罪得以赦免,是本於神的恩典,不本於人的功德。“永生”是人與神和好,持續經歷神的同在和恩典的生命。在現世,永生體現在我們有一個與神聯結的生命。基督徒的信仰歷程應該惟獨恩典,在現世生活中活出與神聯結的重生的生命,並盼望在永世裡與神永遠同在的福樂。。

認識教會

聖徒通過教會產生團契和聯結,進而相通。“聖而公”表示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 1:23),是屬於神的,有神聖性;教會要在以基督爲頭的基礎上合而爲一(約翰福音 17:23)。基督徒不僅要追求個人聖潔,也要追求教會的聖潔;我們需要委身於教會在教會生活中經歷聖徒相通的美好。

這並不是說教會不能有不同的傳統(宗派)和差別。正如基督徒作爲基督的肢體各有不同,不同的肢體組成的教會也會有所不同(哥林多前書 12:12-27,以弗所書 4:15-16)。然而我們相同的是絕對的——都是以基督爲頭、爲首,與三位一體的真神聯結;不同則是相對的——神爲每個肢體安排的功用都是不同的。對待教會不同背景的堂會和弟兄姐妹的差異,需要尊重、理解、接納、欣賞、團契、合作。

認識末世

基督徒相信在末世基督會再來,帶領我們到永世裡的永生。這盼望成為我們生命和生活的動力,使我們有動力來面對現世生活的挑戰和困難 ,並提醒我們要儆醒自守,並熱切地傳福音等候主的再來。我們對末世的關注,不應該在於探討主再來前的過程,而應聚焦於主再來對我們現世生活的意義。

腓立比書1章9-10節說:“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 使你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讓我們在愛心、知識和見證上齊頭並進!

進深閱讀

  • 楊牧谷, 使徒信經新釋, 台灣:校園出版社, 1988
  • 巴刻, 基督徒須知, 香港:宣道出版社, 1981

(Packer, J. I., I Want to Be a Christian,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作者簡介:本教會現任主任牧師。本文基於潘牧師在2023年冬季主日學“基督徒靈性成長指南”第一講內容整理而成。

整理編輯: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