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的意外驚喜

“查經”對正確學習理解上帝的話是很有幫助的,我個人的經歷也證明了這一點。不知大家感覺如何?我信主前總以為《聖經》是一本指導人們行為準則的說教書,就是為了要教我們做個好人而已,淨說些枯燥、誨人不倦,卻做不到的事。比如像是“要學會原諒,不要以惡制惡,要以善報惡……” 我當然知道這是好,但我做不到;甚至還要求“別人打你右臉,你要把左臉給上去……”憑啥啊?別人一邊不斷地挖坑,我一邊不斷地跳坑, 然後那人為自己的聰明才智得意洋洋,而我這邊卻傷痕累累還得以笑臉相迎?否則就是不原諒、就是不對、就是不好?這、這、這豈不成信了上帝後就得“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嗎?天理在哪邊啊?如此的話,不信上帝倒好,至少不會因為做不到而愧疚;要是信了上帝,活著不就平白地多了一個“緊箍咒”嗎?死了,就是有地獄,我這麼溫良恭儉讓、人畜無害的人,還能下地獄?這不明擺著的事嗎,不信(上帝)為好。

因此,即使受洗歸主後,也因不愛讀經,道也就聽得稀裏糊塗地不懂,直到按時參加查經,才逐漸開始聽明白了道。

例如創世紀43-44:當荒災讓約瑟分離了17年的、當初賣他為奴的弟兄們趕到約瑟任宰相的埃及來買糧時,儘管約瑟認出了他的弟兄們,也隨即慷慨相助,但卻不急於相認,還在幫助的過程中,不斷地“生事”,一會兒說他們是奸細,要扣留一個人預備為奴,如果下次不把留在家中的弟弟一起帶來的話、一會兒在他們第一次回程的糧袋中藏錢、然後又在他們第二次回程的糧袋中不僅藏錢,還藏個銀杯!並讓家丁追趕、質問他們為什麼偷東西,難道主人對他們還不夠好?!如此這般,一波三折、出爾反爾的折騰,甚至是刁難,怎麼也看不出來哪裏和“以善報惡”關聯;不過就是賣糧不要錢而已,這和我們百姓的覺悟也沒差哪去,還說約瑟是《聖經》中最完美的人物之一。

其實不然。經過查經,我明白了:約瑟用這些計策來觀察弟兄們是否已經悔改、不再像17年前那般的嫉妒和貪婪。上帝是用意料之外的艱辛和意料之外的恩慈唤醒了約瑟的弟兄們的良心。我頓時恍然大悟!原來上帝不只是給我們提出了要做到原諒、要以善報惡的目標和方向,而且還教我們如何在做到原諒的同時,還能保護好自己不再受傷害的方法⸺看對方有沒有悔改!如果悔改了,可以原諒並和好如初。如果對方沒有悔改,只原諒,無需強求和好如初。而且也為害人者提供了認錯、悔改的機會。

我以前之所以有誤解,是因為和我們中大多數人一樣把“原諒”和“原諒+和好如初”等同了。所以,對“做到原諒”產生了誤解。通過這兩章的查經,我明白了“原諒”就是像約瑟那樣想起曾經的被傷害,雖然記憶還在,但仇恨、不愉快已經沒有了,更沒有要用報復手段才能平息心中的怒火了,這就已經做到原諒了。而沒有《聖經》的指導,我們理解的原諒就是要忘記,要像“雁過無痕”一般,彷彿一切都沒發生過一樣,只要還有記憶那就不算原諒。只有失憶的人才能做到的事,這自然讓我們望而生畏。 

經文也告訴我們,原諒過後的和好與復原要小心行事。要先觀察對方有沒有悔改,再決定原諒之後要不要和好如初、像沒發生過一樣。如此,就能避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

哦,原來上帝是在意我的!原來《聖經》確實是一本育人的書,而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智慧的指點,既有要求,也有方法。從此,我開始不再拒絕讀經了。一點點的,一個智慧的寶庫逐漸向我打開!當然除了智慧,還有許多、許多其它的收穫……意識到了上帝的愛和看護,讓我感到了自身的價值,有了安全感,開始能接受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再因害怕而本能地推卸責任,也不再沉浸於無助地哀嘆自己的弱小、憤憤地抱怨社會的不公,而是開始思考我該如何做。最终,来自上帝的智慧,讓我意識到並愉快地接受了我無法改變别人,只能改變自己這個事實。雖然我現在依然做不到像主一樣的大愛、主動徹底地原諒別人,但自願以主耶穌為榜樣,在接受自己的同時有了追求的目標,人就謙卑下來了……生活還是一地雞毛,人卻開始嚐到喜樂的滋味。

親愛的朋友們,上帝的存在不是我們討論祂存不存在的結果,而是原因。因爲上帝是存在的。如果有感動,一定不要拒絕、不要害怕,勇敢地接近祂,就從參加查經開始,你會有意外的驚喜!

作者簡介:於2017年春天通過乒乓球外展福音團契(TTOF)認識了CBCGB。2022夏季聽到潘牧師在敬拜中呼召廚房需要同工後,經過禱告,決定參加CBCGB聚會並投身到廚房的服事中。

責任編輯: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