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總第31期

教會活動集錦(31)

2022年11月11-13日, 2022 差傳/社會關懷年會。
黃錦聯/黃貴珍: 如羊進入狼群
2022年9月23-25日, 2022 秋季佈道會。 欒大端長老: 生之追尋
2022年4月1-3日, 2022 春季佈道會。 范學德傳道: 喜樂的生命
2022年5月20-22日, 2022 中文部靈命進深會。
戴繼宗牧師: 廿一世紀的宣教契機
2021年9月24-26日, 2021 秋季佈道會。 黃小石長老: 生之追尋
2021年4月16-18日, 2021 春季佈道會。
張路加牧師: 人生答案何處尋?
2021年8月28日, 夏季特別福音聚會。
舒展二胡演奏與見證分享:兩根弦上傳真愛
2022年8月14日 Hope Fellowship在Houghton Pond, Milton郊遊
2022年8月14日 Hope Fellowship在Houghton Pond, Milton郊遊
2022年10月, 中區團契第一次恢復實體查經
2022年7月,中區團契 Charles River 郊遊
2022年9月,中區團契 Gloucester 海邊遊
2022年9月,中區團契 Gloucester 海邊遊
2022年10月9日信主團契到Arlington Reservoir秋遊
2022年11月12日昆西團契感恩節聚會詩歌敬拜
2021年5月22日和散那團契A、B組參加Global 6K for Water 的活動
2022年11月12日昆西團契感恩節聚會食物分享
2022年9月25日和散那團契的迎新餐會
2021年9月4日和散那團契A、B組於Labor Day長週末假期前往Castle Island
2022年6月12日和散那團契聯誼聚餐
2022年夏天青橄欖團契為水走路6K
2022年8月14日青橄欖團契在Nahant Beach Outing
2022年夏天愛主團契畢業季合影
2022年7月9日青橄欖團契在Brigham Hill Community Orchard 農塲做義工
2022年 愛主團契Golden Conwell 神學院春遊
2022年夏天青橄欖團契歡迎大之夫婦

漫畫三幅

王子中

教會重開日

三年疫情可以讓人陷入困境,但是並沒有妨礙漫畫家的腦洞大開。在這些特殊的日子裏,幽默是一種力量,是一種人生態度。這期《心版》我們選登了王子中弟兄在疫情期間創作的許多精彩漫畫中的三幅,博君一笑。

團契小組秋遊記

張紅星

庇哩亞團契分五個小組;我不在D組,但對於D組很感興趣,因爲他們是充滿朝氣活力的一群人,每年的團契春晚節目都很出彩,紅紅火火的顏色、抒情流暢的舞姿、夫妻雙雙的執手對視、熱熱鬧鬧的配樂已然成了他們的傳統標識。此外,他們還有一起秋游的傳統。不在一個組活動,看到的、知道的有限,誰知道他們有過多少次的包餃子、燒烤聚會和交換禮物活動呢?越不知道就越想知道,好奇心是年年增長。2022年美麗的新英格蘭秋意正濃、秋色深情的時候,我有幸走進了他們的“秋游”世界——果然是精彩紛呈!

熱身前奏曲

接受邀請之後就加入了他們的秋游聊天群。先和大家熟悉熟悉,算是熱身吧。這次有十個家庭租住一座豪宅,房間已經分配好了,徒步路線也計劃好了,討論最多的話題莫過於吃吃吃!看著他們的sign-up sheet和花樣繁多的菜餚,我壓力山大。很快有姊妹幫我解圍,美食足夠,不必掛慮,高高興興入席即可!我頓時如釋重負!不過,最後也是貢獻了一份韭菜炒雞蛋,這才心安理得。

有愛才是家

十月八日,伴隨著明媚的陽光,我和先生驅車向北奔向緬因州Naples的租住房。這個房子我已經在網上參觀過了,裝飾佈置得很好,生活所需一應俱全;餐廳寬敞得足夠二十多人聚餐,還有乒乓桌、台球桌等娛樂游戲。戶外草坪上幾把椅子直對著湖面,風景宜人,的確是度假屋。一路憧憬著美好的相聚,興沖沖到了目的地。諾大的停車場空空蕩蕩,興奮之情頓時有點受打擊。輸入密碼打開房門走進去,也許是外面陽光太充裕了,裡面就顯得很暗,也有點冷,看到那麼多的樓梯、房門和拐角,像迷宮似的,我有點不習慣,在找到自己的房間之前就趕快逃出去了,不是人人都喜歡豪宅的吧。

外面溫度不算高,微風拂過帶來一絲涼意,但陽光燦爛。水邊步道修得很好,游客有來有往,湖上有船游弋,一架水上飛機正在降落……欣賞著周邊風景,心裡不住誇贊選擇這寶地的弟兄有眼光!

大約五點多鐘回到住地,看到幾輛車停在門前,我立時激動起來。然後,又看到了從窗戶透出來的光。燈光照亮回家的路,燈光帶給人溫暖——燈光說明有人在家等著你。走進門,看到的是歡喜的笑臉,聞到的是廚房的飄香,感受到的是家的溫暖,這才是我想要來的地方呢!

房子不在大小,有愛的地方就是家!

廚房飄香處,餐桌藝展台

房子里最熱鬧的地方就是廚房。女士們七嘴八舌的交談和開懷的大笑此起彼伏;熱水沸騰的聲音、油鍋爆香的聲音,還有互相咨詢的聲音都混雜在一起,好像有些雜亂,一切卻都有條不紊,各人做準備等著亮相自己的絕活。餐廳里稍微安靜些,那是和麵、擀皮、包餃子、做三明治的地方。我發現美廚大廚不分性別,和興趣愛好愛心有關。最安靜的是燒烤架旁,看得見烤架上香噴噴的羊肉串、雞翅和牛仔骨,旁邊站著幾位弟兄,也許他們只是偶爾交談幾句?

一切準備就緒,藝術品開始展示——菜單就不列舉了,從粥、包子、餃子、春捲、色拉到各式炒菜、拉麵、烤肉、羊肉串,總之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這類藝術品色香味俱全,誘惑力極強,所以沒辦法展示太久……

這次很多人都是帶著“學一手”的願望來的。學什麼?油潑面!師傅指導,大徒弟示範,其他人一個個排隊實踐,場面好不熱鬧!那些滿足得意的表情和畫面都被記錄在照片和視頻里,成為永久美好的回憶了!

娛樂活動

  • 巾幗不讓須眉

平日里弟兄姊妹們上班、照顧孩子和操持家務都各忙各的,周五聚在一起學習聖經,而秋游度假除了可以放鬆身心,也多了一個瞭解彼此的機會;也許你會發現一個不認識的他或她呢。

我不常打牌,很好奇有人那麼喜歡打牌。走向角落那個圓形的牌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大的5字,什麼時候紙牌上的數字這麼大了?原來我又孤陋寡聞了,碩大字體的撲克牌早就有了,有姊妹說這副撲克牌的選擇暴露了打牌人的年齡。打牌的有六人,我問怎麼組隊,答曰姊妹一組,弟兄一組。我說弟兄要憐香惜玉吧,弟兄說不用,女將們正占上風呢;姊妹也說不用照顧,要靠實力贏他們。巾幗不讓須眉的氣勢!據說這一場姊妹們險勝,但第二天遭遇到了滑鐵盧式的慘敗!如果我說這兩場比賽各有謙讓,你相信嗎?不管怎麼說,那個時而寂靜時而喧鬧的場面其實很溫馨!

  • 小小乒乓跳不停

放乒乓桌的房間裏擺在架子上的其它游戲都直接被忽略了,人人熱衷於這個小圓球。我們這一代人應該都在小學校園里的石灰桌上打過乒乓球吧?每個人都能揮拍子,對抗還挺激烈呢!乒乓團契一位高手曾經是三下五除二就把我3:0打敗了,可以說是秒勝。這次呢,有一局我居然贏了他,還有一局我們打到了11: 11平。是我的水平提高了嗎?未必。這位弟兄習慣性地用同樣的力度、角度、弧度來打球,豈不知球拍不是自己熟悉的球拍,不那麼聽話了。要不有話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而乒乓桌上最溫馨的場面莫過於慈父陪著愛女練球了。

  • 興趣各異看台球

再來看看有意思的台球房畫面。有姊妹經過時,探頭瞄上一眼,就腳步不停地繼續奔向廚房;而弟兄探頭看一眼,則會踱步進來,看幾分鐘,然後就是幾個有數學頭腦的化學家們切磋、商討、指導初學者——先找進球的那條線和撞球點,選好角度,手放穩、瞄準、擊球……我是初學者之一,從開始的手不穩、瞄不準、擊不中球,到後來能進球,還能聽到那悅耳的撞擊聲,有進步!學得最快的是兩個小姑娘,看那擊球的架勢,都說她們是天才!我發現幾乎所有的弟兄都能談論得頭頭是道,指導得有模有樣,還能一看幾步棋,而幾乎所有的姊妹都不屑一顧,你說是不是很有趣?

  • 興致盎然來群聊

聊天也是一項娛樂活動,酒足飯飽之後磕著瓜子品著水果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好開心啊。話題跳躍性很強,內容極其豐富,有問有答。我這次就瞭解到大家各自不同的運動健身愛好——有喜歡跑步的、練瑜伽的、跳舞的,打乒乓球的、打排球的、爬山的、徒步的。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堅持的魅力和成效!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你追還是我等?

這次選擇的徒步路線屬於中等難度,老少皆宜。跑得最快的是幾個青少年,不放心的父母在後邊緊緊追趕。弟兄姊妹們一邊欣賞秋景,一邊聊天,不時有感而吟詠幾句:“看漫山紅遍,層林盡染”、“蕩胸生層雲”、“一覽眾山小”。那熱鬧勁使得整個樹林中充滿了生機;那笑聲的穿透力也感染著遠處的人群。我在想,這麼多人一起爬山,要想拍張合影,是走得慢的追趕容易,還是爬得快的等待容易?其實都不容易,唯有愛和包容能使一切變得簡單!

心有靈犀一點通

D組成員彼此相處有十幾年了吧。孩子們從小開始認識,現在基本都上大學了,他們之間的默契也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倒是我差點鬧笑話。

一天,聊天群出現了這麼一條信息——“羊了個羊”。什麼意思呢?“養了個羊?”“買了只羊?”我猜測的結論是這個弟兄把信息發錯群了。另一個非D組成員的姊妹直接就問什麼意思,於是有了下面的答案:“最近這個游戲很火,我們也在玩呢。這個周末可能還過不了第二關,所以不能和你們一起去爬山了。看看你們要不要再找一家?或者我們一起玩這個游戲?”於是我又開始琢磨——什麼游戲這麼吸引人?爬山這麼好的集體活動都不參加啦?還想著要問問什麼游戲,我也玩玩呢,很快,群里有人開始詢問他們的健康狀況。到底是日久懂人心啊,我很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主里一家人

秋游結束了,餘味無窮。除了上面的精彩畫面,默默的奉獻隨處可見——有幫著拿行李的、有挨個房間查看是否有暖氣的、有關注房門是否上鎖的,更有收拾廚房打掃衛生的,還有陪著青少年玩的……一切都那麼自然而然!

主里,我們是一家人!D組成員透徹地詮釋了這一點!

作者簡介:本教會成員,參加庇哩亞團契聚會,閑暇時間喜歡讀書寫作徒步郊游。

責任編輯:邵健

寫給喬寧

張子翊

聽人說,今年夏天

你或者遠遊

朋友們都不捨

都不捨呢,為的是

向來你喜聚不喜散

而白丁如我,也曾側身

你邀來的所謂鴻儒

聽他們闊論所謂國事天下事

你總微笑不語,定定手捧聖經

多早晚起行,揮別人間的蒼青?

我不戴上白冠披上素衣了

但見Charles 河邊新柳頻頻探問:

既非歸彼大荒又非遷居鴻蒙

究竟何所之?又與誰從?

你露齒笑了笑,指著

前方不遠處。噢我知道了

那是以諾走過的,霑滿蘚苔的步履

註:創5:21-24                                                                                     

後記:

 2021年4月21日寫於波士頓,4月30日與越剛、孝惇同訪病中喬寧,為他朗讀。5月11日上午再探喬寧,下午喬寧去世;追思感恩禮拜5月29日上午於Ruggles Baptist Church, Boston 舉行。鑫泉姐妹特為此譜成懷念曲《遠遊》https://www.jennyhchou.com/遠遊

耶穌可以賺好多錢噢!

屈慶恩

昨天早上散步的時侯,想到耶穌一生窮困,其實衪有本領賺很多錢的,尤其如果是在今天的世界裏。

迦南的婚筵上,他第一個神蹟,以水變酒,一下子把六口石缸,每口兩三桶水變為好酒(約2:1-10)。以每桶五加侖計算,六石缸差不多是五百瓶;若是按今天750ml的Opus 1紅酒,每瓶三百多美元計算,這次神蹟價值十五萬美元!若他開酒莊就能很富有了——但他沒有。

他也是一個很出色的漁夫。在路加福音5章4至11節,一下子網了兩船的魚,多到差不多船要沉下去,我估計最少有兩三千磅。以今天Telapia的市價三美元一磅計算,這一次收獲差不多值五千到一萬美元。這類的神蹟他作了兩次, 另一次在約翰福音21章1至11節;那次也網到一百五十三條,也值千多美元。若他經營漁業,以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方法一定很成功。他經營漁業同時,也可經營錢莊。在馬太福音17章24至27節,他可以從魚口拿出一塊錢。若這塊錢只可作納稅之用,他又可以開報稅公司,為大眾服務以收取服務費——但他沒有。

他多次趕鬼、醫治精神病人(太8:28-34,9:32-33,12:22,17:14-18;可1:23-26),一次把病根除掉,比起今天的精神科診所,需要長時期服藥,治療優勝多了,更遑論那些“趕鬼”的巫師。他雖多次醫治,但未有收報酬。他也分別給他門徒、及末世的信徒這能力,但從未聽過行這神蹟的人收報酬。

他醫治癱子(太9:27)、 患血漏(太9:2-22)、瞎子(太9:2-31)、啞巴(太9:32-33)、手枯乾(太12:10-13)等等的奇難雜症多而又多。更有些是今天不治之症。他把病除去後,更不需要康復治療——就是今天的Physical therapist。見約翰福音5章1-9節,一個躺了三十八年的病人,一下子就痊癒了,能拿起褥子走路。若是今天,他需要一年半載用walker學走路。耶穌若開醫院,生意好不用說,也替Medicare省了很多錢;不幸是把輪椅公司、康復治療機構弄垮了——但他沒有。

肯定有一門生意他不會介入——就是開殯儀館,因他一接觸死人,如睚魯的女兒(太9:18-25)、拿因城寡母的兒子(路7:11-15)、拉撒路(約11:1-14),便使他們活過來,不能收殮葬費了。

他用五餅二魚使五千人吃飽(太14:15-21),又一次用七餅幾條小魚給四千人吃飽(太15:32-38)。若他開餐館,每人收一塊錢,每天賺五千元,一年也有二百萬元入賬。而且在空地食客一排一排坐下,不用付鋪租。五餅二魚成本很低,可以在短時候成富翁。他不只沒有,還盡量避免再有這情形發生。

他平靜風和海(太8:23-27),在海面上行走(太14:25)。若拍成電影,一定很賣座!比以前的臥虎藏龍更好看;比金庸的鐵掌水上飄裘千仞更威風。若他作制片,一定譽滿銀壇——但他沒有。

他醫治癱子的時候(太9:27),先把他的罪赦了。他又釋放了一個已定死罪的淫婦(約8:1-11)。若他為罪人作辯護律師,一定震動法庭。不論多高的律師費也不乏客戶。但他的辯護能力,比世上最好的律師還厲害,釋罪權力比美國最高法官還要高。他在至高之神面前為我們代求,使我們罪得赦免,又不收我們律師費。可惜接受這釋罪方法有幾人呢?

耶穌在試探山上,撒但對他說,你若向我下拜,這一切權柄、榮華我都要給你(路4:5)。耶穌沒有下拜,也不需下拜,因他本有這能力。金錢、名譽、權力他可以手到拿來。但他放棄這一切,以致成無家可歸之人——“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路9:58)死時身無長物,只有一件外衣被兵丁撕開四片,內衣拈鬮取去了,赤身露體地釘在十架上。

我們擁有一小點才幹就整天想盡方法賺取金錢、名譽、權力,怎能有一天面對耶穌呢?

作者簡介:曾任石函團契召集人

責任編輯:邵健

琵琶地墓園追思

何煜光

今天站在墓園裡,感觸很多。也許是近兩三年疫情的緣故,也許是人到中年,突然發現周圍的人,尤其是熟悉的人離世的多了起來。兩年前,我的父親在國內突然過世,沒有機會說聲再見。三個禮拜前,我的岳父也溘然離世。在我們教會這個屬靈的大家庭裡面,也有很多親近的人相繼離開了這個世界。首先是潘師母,繼而是吳海國的母親,然后是小書房的鄧小剛弟兄、城區的喬寧弟兄。兩個多月前剛剛告別了從庇哩亞轉來支援鹽光團契的賀興柏弟兄。

剛剛同弟兄姐妹在墓園裡稍微走了一圈,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刻在墓碑上,由此想起很多熟悉的面孔——開創教會的焦源濂牧師,在緬泰交界瓦邦宣教的楊一哲牧師,張召斌長老的父親母親,社青團契的傅志剛弟兄、李薇姐妹等等。在這個墓地裡有年長的、有年少的,有我們的父母親,有我們的丈夫、妻子、兒女,有我們的兄弟、姐妹。思念離世而去的人,往往使我們不得不面對兩個難以回避的問題,就是生與死的問題,以及今生和永生的問題。

以前曾經聽到一位父親剛剛過世的人講:“現在我與墳墓之間再沒有屏障了”。聽起來很詼諧,但又覺得很無奈。信耶穌之后,我又聽到了另外一種聲音。曾經有過被提到“三重天”經歷的使徒保羅所說:“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着,為你們更是要緊的。”(腓立比書‬1:23-24)兩種人生、兩種態度,究竟哪一個是虛無,哪一個是真實的?

當耶穌基督從墳墓裡復活,顯現給他的門徒長達40天之久,完全除去了他的門徒對死亡的恐懼,完全顛覆了他們對人生的看法。耶穌賦予了人生永恆的意義,指明了一條永生的道路。耶穌就是我們今生和永生的交匯點。這個顛覆生命與死亡的信念,經過兩千多年傳到我們這裡。雖然我們非常想念已經睡去的親人們,但當我們想到保羅憑著信心講道,當耶穌基督再次降臨,那先睡了的人先要復活,同我們在地上的人要一起與耶穌基督在天上相聚。耶穌基督也曾經說過:“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約翰福音‬14:2)耶穌基督是在永恆的家鄉裡為我們預備一個永恆的居所。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對旁邊挂在另外一個十字架上的犯人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路加福音‬23:43)無論我們的父親在與不在,我們都是要面對墳墓的。但所面對的是復活主的空墳墓,還是充滿腐朽身體的墳墓,這也許是根本的區別——天壤之間的區別。

我們睡去的親人們,我們的兄弟姐妹,是神送給我們的禮物,他們把神的愛帶給我們,讓我們彼此相愛,一起來品嘗天國的美好。他們本來就是屬於神的,現在神又將他們接回天家,去了永恆的國度。在聖經新約裡面有倆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字都叫拉撒路。其中一個故事是耶穌講的一段寓言——曾經有一個乞丐拉撒路,一生過得困苦,不得不在一個財主家門吃桌上掉下來的東西。死后去了天國,躺在亞伯拉罕的懷中,得享天國的安慰和恩典。另外一個拉撒路是真實的人物。他死后被葬在墳墓裏,四天後耶穌基督讓他復活,從墳墓裡走了出來。前一個故事裡面,講到的那個財主死后去了地獄,在那裡受煎熬。他央求亞伯拉罕差拉撒路回到人間,告訴他仍然活著的五個兄弟,天堂和地獄的真實。在第二個故事裡面,拉撒路真的復活了,而耶穌基督就是那位復活的主。但這個真實的、復活的拉撒路同耶穌一起坐席的時候,不是所有那些看到他的人都領略到生命復活的意義和天堂地獄的區別,以及誰是生命的主宰;有些人(當今的財主,比如公會領袖、長老、撒督該人、希律黨人)甚至在謀劃如何將生命的主宰耶穌,連同復活的拉撒路一起除掉,因為他們的眼光太專注在今生、專注在這個世界,使得他們看不見從天上賜下來永生的禮物。英國文豪、神學家魯益師領悟到:一個人如果只追求大地,不僅會失去大地,更會失去天空;但如果他專心追求天國,不僅會得到天國,同時也會擁有世界。是這位復活的主,這位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給他們帶來的最好的消息。

時候將到,我們也會離開這個世界,通過空墳墓,去同耶穌基督在一起,去耶穌基督給我們預備好的地方。而我們現在留在這世上,是要完成神交托的使命,去愛我們的鄰舍,愛我們的親人,用耶穌基督的愛將耶穌基督的福音、將天國與地獄的消息告訴在世上的人,叫一切信耶穌基督的人都能夠得到永生——這份無價的禮物。所以我們不是像世人一樣絕望地活在這個世界上,而是充滿盼望、充滿使命感。正因為我們有神的應許,有救贖,有這位復活主的同在,才使得我們雖然在墓園裡面,也能呼吸到生命的氣息,更能看到永恆的生命。

後記

時隔一個月,在整理這篇追思的時候,剛剛接到一個消息——一個參加教會多年的慕道朋友前一天晚上離世。在他離世前的兩三個禮拜中,教會的弟兄姐妹以及牧師長老去探望,他的一位大學摯友也專程從西雅圖趕來;問他有沒有認真地考慮過永生的問題、認真考慮過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認真地考慮過今後要去什麼地方,他說:還沒有想好。我為他感到傷感,多麼希望在最後的時刻,他能得到人生的終極答案。

時間對我們每個人來講都是有限的、匆忙的。但願這個疫情給我們帶來的是對人生更深的思考,對生命歸宿、對生命意義更多的探求。是的,我們在地上有親情、有友情,但這一切都會離去,包括我們自己。今後呢?難道沒有今後嗎?我們只有這一生嗎?如果我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就說明我們離人生的答案已經很近了。如果僅僅只有今生,我們就不會思考這樣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是關乎到永生。但願每個人都能夠領略到、嘗到永生的滋味,尋找到永生的答案。

作者簡介:本教會現任長老。

責任編輯:邵健

後疫情時代的心理健康

吳欣純

2020年一月,從東半球到西半球,世界拉開了歷史的帷幕。二月,視口罩為重病象徵的歐洲人改變觀念,戴起了顛覆文化習慣的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三月,美國敲響了警鐘,自此美國各州陸續封城停課、停班、轉為遠距辦公、線上教學與聚會。見面不再能夠擁抱,取而代之為各自透過眼神微笑,彼此猜測著口罩下的表情。

兩年後的此刻,孩子們回到學校上課、教會恢復實體聚會,辦公室逐步開放,生活又有了人與人之間的交集。而這中間最大的差異,是我們能夠同處一室、體會彼此之間的溫度。恢復實體聚會以後,常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實體和線上聚會真的好不一樣,可是又說不出來哪裡不同。」

科技的發達,只要有電腦、手機、Apple Watch等科技產品,即便身在地球兩端,仍然能夠遠距工作。有些產業更可以藉著東西半球的地利之便,二十四小時接連運作保持高效率,親自見面處理公事不再那麼的必要;然而,人類本質的要件卻是科技無法取代的。神是關係的主——三位一體的神,聖父、聖子、聖靈彼此緊密聯繫;神創造了亞當之後,說道:「那人獨居不好」,於是有了夏娃,有了子嗣、有了家庭,血脈、親情、友情、社會關係,逐步推進而成。人類的互動除卻言語,更多的情緒交流是來自於非言語的表情、肢體性的碰觸,甚至是彼此身上的氣味與溫度。嬰兒發展階段過程中,多數九個月大嬰兒已可以發出「媽媽」、「爸爸」等疊字,並可理解基本的語言意涵;然而,在能以言語互動以前,四個月以前的嬰兒視力尚未完全發展,透過氣味、體溫與聲音來理解情緒、想法,建立與主要照顧者的關係。主要照顧者透過長時間大量的肢體碰觸(餵奶、換尿布、拍嗝、擁抱)、微笑、輕輕地搖晃、揹在背上來回的走動,建立起對人、對世界的安全感,言語的意義本身對嬰兒而言,遠不足非語言的互動以及肢體的碰觸。

日本職場工作中有句話叫做「讀空氣(をむ )」翻譯為中文就是「察言觀色」,在非言語的互動交流裡、整體環境的氣氛定調了辦公室的微政治。著名的精神科醫師史蒂芬。波吉斯(Stephen Porges)博士提出的多元迷走神經理論(Polyvagal Theory),第三層社會神經系統(Ventral Vagal Complex)為哺乳類特有的一環:透過迷走神經對臉部肌肉、咽喉、呼吸系統的調節,產生細微的臉部表情變化、聲音的語調高低、瞳孔放大縮小、眼周肌肉的牽引,同時會引起內在狀態的連動:包括呼吸的速度、口水吞咽以及心跳的速率,甚至影響體溫高低、汗腺分泌與身體氣味的變化,形成複雜的非語言互動交流系統。丹‧席格爾(Dan Siegel)醫生提出的人際關係神經生物學(Interpersonal Neurobiology, IPNB)中,詳細闡述了人際關係透過彼此的神經系統互相連動帶來的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安慰、關懷,深深影響彼此的神經系統,進而改變呼吸的速率、肌肉的收縮拉扯、意識的狀態改變、想法變化。

同在與陪伴,是關係中重要的基礎。

馬太福音八章3節:耶穌伸手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他的痲瘋病立刻就潔淨了。

馬太福音八章15節:耶穌一她的手,燒就退了,她就起來服事耶穌。

馬太福音九章25節:眾人被趕出後,耶穌就進去,着她的手,女孩就起來了。

馬可福音二十二章22-26節:「耶穌著他的手」、「耶穌手在他身上」、「隨後又手在他眼睛上」

耶穌大可以心念一動,甚至一句話,就如同醫治管會堂的睚魯的女兒一樣行醫治,但耶穌卻選擇了以手觸摸。耶穌降卑來到世上,成為襁褓裡的嬰孩;不只是透過言語「講道」,而是耶穌就是「道」親自成了肉身,用著屬於人的神經系統,透過溫柔的眼神、溫暖的手、柔和的語調,影響了那一代的世人。門徒回憶裡的耶穌不只是耶穌說的話,而是透過五感存記在他們的神經系統裡:曾與耶穌同桌吃飯的感受、曾聽見過的祂的聲音、曾感受過的祂的味道、曾觸碰過祂手的溫度,親身體會過「以馬內利」的感動。耶穌用祂自己的同在與門徒建立了關係,門徒也在關係當中身心靈都得醫治。

過去的兩年中,疫情奪走了生命、破壞了健康、帶來了無盡的傷害,各地頻傳家暴、恐慌、焦慮、各種心理健康危機。美國各州的心理健康照護機構和醫院系統承載容量拉警報,許多諮商師、心理師與精神科醫師的門診排期要等上許久,但後疫情時代更教會我們相聚的重要——「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像那停止慣了的人(希伯來書十章25節)。隨著大家回到實體的聚會,我們終於能夠在擁抱中得安慰,在輕拍肩膀中得鼓勵,在交握的雙手中建立信任的關係,體會「會心一笑」的感動。期盼實體的聚會讓神的愛和聖靈的交通自由運行在弟兄姊妹當中,彼此同在、互相陪伴,在面對未來的徬徨不定時,一起攜手經歷神放在我們當中的平安。

作者簡介:属和撒那團契。身為母親、妻子、女兒,台灣傳統信仰家庭出身,於大學期間信主。2012來美,目前任職德州執業諮商心理師(Licensed Professional Counselor)、註冊遊戲治療師(Registered Play Therapist)、臨床創傷諮商師一級(Certified Clinical Trauma Professional-I)。近日與先生孩子自德州遷居至麻州阿靈頓定居。

責任編輯:邵健

生活點滴見聞寫真

何明治

今年八月下旬,我們家突然來了一位從台灣來的小女生訪客。她的名字叫做小涵,是我們以前在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讀研究所時,認識的一位在音樂院唸書的主內姊妹的女兒。她身材嬌小玲瓏,眉目清秀,有一對可愛的大眼睛,長得很像她媽媽,真像從一個模子倒出來一樣。有一次我差一點用她媽媽的名字稱呼她了。由於她在劍橋租的房子是從9月1號才開始,所以她就必須在我們家寄宿幾天。她是個很有教養的孩子,與我們相處的時候說話很得體大方、而且有禮貌。對我們這對老人可以說是又尊敬、又體貼。別看她個子小,力氣大得很, 扛起她自己沉重的行李一點不費勁。也不讓我幫她搬行李,大概擔心我年紀大容易傷身。可以看出她是受到敬虔父母親照聖經原則教養出來的孩子。聽她謝飯禱告,格外親切真誠。與她用餐談話之間,我們發現她在台灣的時候是她媽媽在音樂團契的得力行政助手,對音樂界老師名人的社交圈情況暸若指掌。我太太提到的音樂界人士,她幾乎都知道。這位年輕的小女生很聰明,在現代科技上面,讓我們體會活到老、學到老、可以學到新東西。在相處短短的幾天時間裡面,她教我太太悅悅一些電腦的操作,也告訴我一點生活小技巧。例如我用一個小型手用果汁機打木瓜牛奶與她分享時,發現這個手用果汁機一下子就沒電了,必須要充電,可是充電卻很慢。她告訴我,原來我用的蘋果手機充電接頭叫做小豆腐方塊,充電會很慢。她拿出自己給平板電腦 (iPad) 充電的大型白色方塊接頭給我看,我用它充電果然速度就快幾倍了。感謝主,讓我活了一輩子已退休的老人,有機會從晚輩學習新技巧。

她搬進劍橋的公寓宿舍以後,在手機上先後傳了兩個自己拍照的視頻給悅悅。內容是報告她來美國以後所見所聞的生活點滴。 第一集,其實是她的第二集,一開始就感謝我們夫妻接待她並且介紹我們居家好像在森林裡面的環境。懂得凡事謝恩,讓人很舒服。 我們若懂得凡事向神感恩也一定是一件討神喜悅的事。她一方面用影片錄影、一方面又配上音樂、加上自己的口述、以及打上去的文字來描繪。她拍下了種在我們家門口旁邊那些美麗豐碩到下垂的繡球花,連展翅飛過來採蜜的蜜蜂也都進了她的鏡頭。這讓我想到神創造許多奇妙美麗的大自然,就安排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周遭,卻很容易被我們忽略而沒有時間好好欣賞。她也錄了在餐廳點的幾道中、日合餐美食,連我們帶她到肯伯農場 (Kimball Farm, West Ford) 吃冰淇淋的時光都照下來了。後來我們帶她去「湖濱散記」的名作家索羅 (Henry David Thoreau) 住過的湖邊 (Walden Pond, Concord) 散步。她同樣抓住機會用攝影機把那裏的景色捕捉下來。悅悅與我們在這附近住了將近40年,去過那裏幾次,卻從來沒有能夠像她那樣,把自己用腳踏過之行徑周圍的景色清楚又生動地記錄下來。她就是在那刻鐘,將她人生所經過、親眼看見、親身體驗的片段與大家分享。悅悅與我都同意用這種現代化影音數位技巧來寫恩典日記流傳下去與朋友分享的方式,可能比只用筆桿寫下來的文字更加能夠吸引與震撼人心。小涵的「電影札記」到現在仍然一集、一集地繼續拍下去。收到的人除了欣賞以外,都會盼望、也很好奇想看她的下一集到底是什麼。求主幫助我們能夠應用現代化的影音數位技巧來記錄下我們親眼所見、親手摸過、親自體驗的生活點滴,留下一些痕跡,見證主賜給我們的恩典與帶領,給朋友們與後來的世代看,好讓人因著這一切生活的美好,能將榮耀歸與神!

寫真:宋. 王安石〈胡笳十八拍〉一八首之八:「死生難有卻回身,不忍重看舊寫真,暮去朝來顏色改,四時天氣揔愁人。」 

作者簡介:本教會卸任長老,與妻子薛悅悅在詩歌與敬拜團服事至今,並擔任社青團契輔導。

責任編輯:邵健

團契小組秋游記

張紅星

庇哩亞團契分五個小組;我不在D組,但對於D組很感興趣,因爲他們是充滿朝氣活力的一群人,每年的團契春晚節目都很出彩,紅紅火火的顏色、抒情流暢的舞姿、夫妻雙雙的執手對視、熱熱鬧鬧的配樂已然成了他們的傳統標識。此外,他們還有一起秋游的傳統。不在一個組活動,看到的、知道的有限,誰知道他們有過多少次的包餃子、燒烤聚會和交換禮物活動呢?越不知道就越想知道,好奇心是年年增長。2022年美麗的新英格蘭秋意正濃、秋色深情的時候,我有幸走進了他們的“秋游”世界——果然是精彩紛呈!

熱身前奏曲

接受邀請之後就加入了他們的秋游聊天群。先和大家熟悉熟悉,算是熱身吧。這次有十個家庭租住一座豪宅,房間已經分配好了,徒步路線也計劃好了,討論最多的話題莫過於吃吃吃!看著他們的sign-up sheet和花樣繁多的菜餚,我壓力山大。很快有姊妹幫我解圍,美食足夠,不必掛慮,高高興興入席即可!我頓時如釋重負!不過,最後也是貢獻了一份韭菜炒雞蛋,這才心安理得。

有愛才是家

十月八日,伴隨著明媚的陽光,我和先生驅車向北奔向緬因州Naples的租住房。這個房子我已經在網上參觀過了,裝飾佈置得很好,生活所需一應俱全;餐廳寬敞得足夠二十多人聚餐,還有乒乓桌、台球桌等娛樂游戲。戶外草坪上幾把椅子直對著湖面,風景宜人,的確是度假屋。一路憧憬著美好的相聚,興沖沖到了目的地。諾大的停車場空空蕩蕩,興奮之情頓時有點受打擊。輸入密碼打開房門走進去,也許是外面陽光太充裕了,裡面就顯得很暗,也有點冷,看到那麼多的樓梯、房門和拐角,像迷宮似的,我有點不習慣,在找到自己的房間之前就趕快逃出去了,不是人人都喜歡豪宅的吧。

外面溫度不算高,微風拂過帶來一絲涼意,但陽光燦爛。水邊步道修得很好,游客有來有往,湖上有船游弋,一架水上飛機正在降落……欣賞著周邊風景,心裡不住誇贊選擇這寶地的弟兄有眼光!

大約五點多鐘回到住地,看到幾輛車停在門前,我立時激動起來。然後,又看到了從窗戶透出來的光。燈光照亮回家的路,燈光帶給人溫暖——燈光說明有人在家等著你。走進門,看到的是歡喜的笑臉,聞到的是廚房的飄香,感受到的是家的溫暖,這才是我想要來的地方呢!

房子不在大小,有愛的地方就是家!

廚房飄香處,餐桌藝展台

房子里最熱鬧的地方就是廚房。女士們七嘴八舌的交談和開懷的大笑此起彼伏;熱水沸騰的聲音、油鍋爆香的聲音,還有互相咨詢的聲音都混雜在一起,好像有些雜亂,一切卻都有條不紊,各人做準備等著亮相自己的絕活。餐廳里稍微安靜些,那是和麵、擀皮、包餃子、做三明治的地方。我發現美廚大廚不分性別,和興趣愛好愛心有關。最安靜的是燒烤架旁,看得見烤架上香噴噴的羊肉串、雞翅和牛仔骨,旁邊站著幾位弟兄,也許他們只是偶爾交談幾句?

一切準備就緒,藝術品開始展示——菜單就不列舉了,從粥、包子、餃子、春捲、色拉到各式炒菜、拉麵、烤肉、羊肉串,總之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這類藝術品色香味俱全,誘惑力極強,所以沒辦法展示太久……

這次很多人都是帶著“學一手”的願望來的。學什麼?油潑面!師傅指導,大徒弟示範,其他人一個個排隊實踐,場面好不熱鬧!那些滿足得意的表情和畫面都被記錄在照片和視頻里,成為永久美好的回憶了!

娛樂活動

  • 巾幗不讓須眉

平日里弟兄姊妹們上班、照顧孩子和操持家務都各忙各的,周五聚在一起學習聖經,而秋游度假除了可以放鬆身心,也多了一個瞭解彼此的機會;也許你會發現一個不認識的他或她呢。

我不常打牌,很好奇有人那麼喜歡打牌。走向角落那個圓形的牌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大的5字,什麼時候紙牌上的數字這麼大了?原來我又孤陋寡聞了,碩大字體的撲克牌早就有了,有姊妹說這副撲克牌的選擇暴露了打牌人的年齡。打牌的有六人,我問怎麼組隊,答曰姊妹一組,弟兄一組。我說弟兄要憐香惜玉吧,弟兄說不用,女將們正占上風呢;姊妹也說不用照顧,要靠實力贏他們。巾幗不讓須眉的氣勢!據說這一場姊妹們險勝,但第二天遭遇到了滑鐵盧式的慘敗!如果我說這兩場比賽各有謙讓,你相信嗎?不管怎麼說,那個時而寂靜時而喧鬧的場面其實很溫馨!

  • 小小乒乓跳不停

放乒乓桌的房間裏擺在架子上的其它游戲都直接被忽略了,人人熱衷於這個小圓球。我們這一代人應該都在小學校園里的石灰桌上打過乒乓球吧?每個人都能揮拍子,對抗還挺激烈呢!乒乓團契一位高手曾經是三下五除二就把我3:0打敗了,可以說是秒勝。這次呢,有一局我居然贏了他,還有一局我們打到了11: 11平。是我的水平提高了嗎?未必。這位弟兄習慣性地用同樣的力度、角度、弧度來打球,豈不知球拍不是自己熟悉的球拍,不那麼聽話了。要不有話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而乒乓桌上最溫馨的場面莫過於慈父陪著愛女練球了。

  • 興趣各異看台球

再來看看有意思的台球房畫面。有姊妹經過時,探頭瞄上一眼,就腳步不停地繼續奔向廚房;而弟兄探頭看一眼,則會踱步進來,看幾分鐘,然後就是幾個有數學頭腦的化學家們切磋、商討、指導初學者——先找進球的那條線和撞球點,選好角度,手放穩、瞄準、擊球……我是初學者之一,從開始的手不穩、瞄不準、擊不中球,到後來能進球,還能聽到那悅耳的撞擊聲,有進步!學得最快的是兩個小姑娘,看那擊球的架勢,都說她們是天才!我發現幾乎所有的弟兄都能談論得頭頭是道,指導得有模有樣,還能一看幾步棋,而幾乎所有的姊妹都不屑一顧,你說是不是很有趣?

  • 興致盎然來群聊

聊天也是一項娛樂活動,酒足飯飽之後磕著瓜子品著水果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好開心啊。話題跳躍性很強,內容極其豐富,有問有答。我這次就瞭解到大家各自不同的運動健身愛好——有喜歡跑步的、練瑜伽的、跳舞的,打乒乓球的、打排球的、爬山的、徒步的。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堅持的魅力和成效!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你追還是我等?

這次選擇的徒步路線屬於中等難度,老少皆宜。跑得最快的是幾個青少年,不放心的父母在後邊緊緊追趕。弟兄姊妹們一邊欣賞秋景,一邊聊天,不時有感而吟詠幾句:“看漫山紅遍,層林盡染”、“蕩胸生層雲”、“一覽眾山小”。那熱鬧勁使得整個樹林中充滿了生機;那笑聲的穿透力也感染著遠處的人群。我在想,這麼多人一起爬山,要想拍張合影,是走得慢的追趕容易,還是爬得快的等待容易?其實都不容易,唯有愛和包容能使一切變得簡單!

心有靈犀一點通

D組成員彼此相處有十幾年了吧。孩子們從小開始認識,現在基本都上大學了,他們之間的默契也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倒是我差點鬧笑話。

一天,聊天群出現了這麼一條信息——“羊了個羊”。什麼意思呢?“養了個羊?”“買了只羊?”我猜測的結論是這個弟兄把信息發錯群了。另一個非D組成員的姊妹直接就問什麼意思,於是有了下面的答案:“最近這個游戲很火,我們也在玩呢。這個周末可能還過不了第二關,所以不能和你們一起去爬山了。看看你們要不要再找一家?或者我們一起玩這個游戲?”於是我又開始琢磨——什麼游戲這麼吸引人?爬山這麼好的集體活動都不參加啦?還想著要問問什麼游戲,我也玩玩呢,很快,群里有人開始詢問他們的健康狀況。到底是日久懂人心啊,我很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主里一家人

秋游結束了,餘味無窮。除了上面的精彩畫面,默默的奉獻隨處可見——有幫著拿行李的、有挨個房間查看是否有暖氣的、有關注房門是否上鎖的,更有收拾廚房打掃衛生的,還有陪著青少年玩的……一切都那麼自然而然!

主里,我們是一家人!D組成員透徹地詮釋了這一點!

作者簡介:本教會成員,參加庇哩亞團契聚會,閑暇時間喜歡讀書寫作徒步郊游。

責任編輯:邵健

Summerbridge 2022

By Stan Wang

Catching bugs, picking blueberries, dropping eggs. What do all these things have in common? They are all activities that Summerbridge kids look forward to at the end of every summer in August.

Since 2007, CBCGB has partnered with ACCESS (American Chinese Christian Educational & Social Services, Inc.) which is located in Chinatown, and offered a weeklong program for the ACCESS children (ranging from kindergarten through 6th grade). Most of the children ACCESS serves grow up in the bustling city with limited access to open space and a dearth experience of life outside the city. These children are also struggling to make sense of their Chinese upbringing and their American education. Seeing that these kids are at a disadvantaged position, some brothers and sisters at CBCGB had a vision of providing them with a week-long summer program at CBCGB. The main purpose is to empower the kids with skills through various activities and expose them to Christians as role models. 

The CBCGB volunteers for Summerbridge 2022

This week-long program was called “Summerbridge” for several significant reasons. First, since it will be held on the week after ACCESS’ summer enrichment program and before school starts, it serves as a “bridge” for the children between ACCESS and school. Summerbridge is basically another week of structured program for the children that can save their parents the trouble of finding babysitters. Second, being a church in the suburban area, Summerbridge “bridges” suburban CBCGB with downtown kids.

In the past, we would lead hands-on activities in the morning at church such as baking cookies in a solar oven, learning about compost, and recycling old newspapers into new white paper. Then, we would take the kids on a field trip in the afternoon that included picking blueberries, playing mini-golf, visiting farms, and having field days at a Lexington school field.

As with many ministries, COVID forced us to cancel Summerbridge in 2020 and 2021. It was a difficult decision especially when ACCESS told us that the kids were disappointed about the cancelations. They looked forward to the enrichment activities as well as seeing all the volunteers. It was hard for us also, as we looked forward to seeing how much the kids have grown over the years.

8/26/2022, ACCESS, Melissa Yang giving instructions to a group of Summerbridge students on how to make slime

This year, as we tried to transition back, the two year-hiatus made relaunching the program challenging. This was particularly true when it came to recruiting volunteers. Old volunteers were already committed to other ministries and new ones were hard to come by. Mostly, people could not take off a whole week from work. Just as we were ready to cancel Summerbridge again for the third year, ACCESS proposed that we find alternative ways to stay connected with their kids to maintain the long-established relationship even if that means cutting down the days of activities. After weeks of praying and waiting for God’s guidance, we decided to offer a one-day Summerbridge in Chinatown at ACCESS’ location instead. This not only minimized the number of volunteers needed but also avoided the hassle of securing a bus to shuttle 30+ children on field trips each day.  

8/26/2022, ACCESS, Katie Mui dropping a group’s box to see if an egg could withstand the impact without cracking.

Given the abridged version of the ministry, we successfully recruited six long-time Summerbridge volunteers from Cross Bridge, along with 5 of our children (and friends) as helpers. We created lessons around making slime, constructing kites, designing a contraption to prevent an egg from breaking when dropped from 10 feet high, and doing fun competition games, like who can stack and unstack plastic cups the fastest. It was nice to see all the familiar faces from prior years. We were also pleasantly surprised and encouraged to see former Summerbridge and ACCESS students now serving as ACCESS teachers and Teaching Assistants. 

And we know that for those who love God all things work together for good,[a] for those who are called according to his purpose.” Romans 8:28

Despite the stress that came with coordinating with ACCESS about this year’s Summerbridge, I saw God’s hand throughout the process. While the ACCESS kids had a really good time, God also used this ministry to bless me and family in various ways. 

For me personally, the one-day program reminded me of the joy of sharing God’s love with ACCESS children. Since that day happened to also be on my birthday, Pasang, ACCESS’ director, thoughtfully surprised me with a cake in the afternoon. 

For my family, we got to serve together for a common ministry for the first time. Pre-pandemic, both my wife and I served as Summerbridge volunteers for many years. As a result, my two daughters grew up attending Summerbridge as participants. Now that they’re older and with this year’s shortage of volunteers, we included them as classroom helpers. What a blessing it was for our family to taste the joy of serving together for the first time.  We hope that this is the first of many opportunities for us to serve together as a family. All in all, despite having a two-year break and not being able to do a full week of Summerbridge in 2022, I’m glad we were able to offer an abridged version of Summerbridge. 

8/26/2022, ACCESS, Stan Wang giving supplies to a group trying to protect an egg from cracking.

I don’t know what God has in store for Summerbridge going forward, but I pray that we can continue to build relationships with the ACCESS kids. If you have further questions about Summerbridge or are interested in volunteering for Summerbridge in the future, feel free to email me at da.man1980@gmail.com.

作者簡介:Stan Wang is a member of Cross Bridge and the current Children’s Ministry Deacon. He is also serving as the 5th grade Sunday School teacher, an ALIVE youth counselor, member of Social Concerns Ministry, and part of the Cross Bridge Marriage Mentoring Ministry. He is married to Melissa Yang and has two daughters.

責任編輯:張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