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健長老訪談錄

《心版》編輯同工

2024年9月的一個週末,波士頓郊區華人聖經教會(CBCGB)舉辦了名為“追尋”的四場特別佈道會。特邀講員張德健長老現任喬治城大學McDevitte終身講座教授兼教務長中國事務資深顧問、中華聖經教會樂道堂(Chinese Bible Church of College Park)長老。本次佈道會共一千一百餘人參加,據不完全統計有19人現場決志。
張德健長老出生於香港,15歲時隨父母搬到台灣。當時他一句國語都不會,高一的導師兼英語老師主動在課後用聖經做課本免費教張德健國語,並告訴他一句話:“當你學游泳快要淹死的時候,記得要呼救‘耶穌救我’。”
從此,“耶穌救我”這句話陪伴了張長老54年。期間有高潮,有低谷,甚至是死蔭幽谷。
高中畢業後張德健被保送到大學,開始了大學生活。可僅僅過了兩個月,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做為獨子的他不得不輟學養家。距離切斷了人情,貧窮割斷了親情。孤苦無依的張德健第一次意識到應該喊“耶穌救我!”。
之後的日子裡,張德健經歷了困難,經歷過神的恩典和拯救,多次真實感受到了“耶穌救我”——是祂派了這麼多的天使在我周圍;這個信仰在自己生命中是真實的經歷,不是盲從老師的功效,而是神救恩的結果。神按照祂的方式帶領張德健一路成長。回想起來,他不禁地感嘆到:“生命的成長、成熟要經過許多的磨難和挫折。感謝神,耶穌一路救我,帶我完成了在國立清華大學的學業,實現了在普林斯頓大學心儀的數學大師手下求學的夢想,並確立了在學生中服事——這一生的事奉方向。”一直到今天,張教授、張師母仍然在學生中服事。
採訪最後,張長老回答了《心版》的問題。
問:同樣研究數學,霍金到最後也沒信主,而您不僅信了主,而且做了長老。您是如何看待這截然不同的結果的?
答:一、霍金沒有否認宇宙中心有一個絕高的智慧,只是他沒有接受耶穌基督為他個人的救主。我個人認為這個宇宙如此的和諧,這麼有條理的運轉,背後一定有一個極大的智慧。
對很多學者來說,要他們接受有神不是那麼難,問題是如何把這位神和耶穌基督結合在一起。這不但要理性的思考,而且也要感性的經歷。我的心路歷程告訴我,“耶穌救我”這句話不是空話,也不是個口號。你跟祂禱告,祂是會聽的。
二、我想霍金從來沒謙卑到跪下來向上帝禱告。即使身體受限制不能跪下來,但心也沒有順服過。如果一個人謙卑一點,是會想到宇宙,這麼複雜、龐大的一個系統,能如此和諧地運轉不會是偶然的。羅馬書講得好:“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
傳福音的第一個障礙是告訴他有神,第二個障礙是如何把這個神和他連接在一起,變成他個人的主。
問:與心硬地相信無神論、信仰科學的上一代比,如今的大陸留學生是否更容易相信有神的存在?
答:現在來的留學生中的確有的在國內已經接觸過基督教信仰,甚至有幾個已經信主,但是許多學生聽到福音後還是心硬,用純科學、純理性和你爭很久,並依舊堅持自己的立場。
30年前我曾考慮過做全職服事。但是我的兩個牧師都說:不要。因為有很多福音的對象是在學校裡面,牧師很難接觸到這些學生、學者們。但是,如果一位教授去和他們傳福音,他們會好奇,聽到福音的機會反倒多了起來。
和新生相比,老生可能會因為遇到博士資格考不過、和女朋友吵架、導師的基金沒有了等學習、生活困難而感到走投無路時,會更想找教會、去查經班。因此,儘管現在的孩子剛來的時候什麼都有,但我們還是安排去接機,仍然帶他們去玩⋯⋯建立友誼,讓他們知道這裏有個查經班,有一批在你需要時願意不求回報地幫助你、關心你的人,日後有需要時,你還能在這兒得到幫助。
問:您所服事的群體是獨立的教會?還是一個查經班?
答:是一個獨立的教會,中華聖經教會樂道堂(Chinese Bible Church of College Park),有國、英、粵三種語言的敬拜。我們是35年前從當時是劉傳章牧師做主任牧師的“馬里蘭中華聖經教會”出來植堂的教會,以學生為主要的服事對象;我們在馬里蘭大學也有正式有執照的查經班:“馬里蘭大學中文查經班(Maryland Chinese Bible Study Group)”和講粵語的“香港學生團契(UMD Hong Kong Student Fellowship)”。馬里蘭大學大共有4萬左右的學生,其中有好幾千是中國學生,再加上他們的親屬,是一個很大的禾場。
問:大陸來的無神論者很難接受有神的存在,即使好不容易有人承認有神,也不容易和神建立信仰關係。這種情況下,如何傳福音呢?
答:生活的見證和生命的見證是很重要的。不能光靠向他們傳一套理論,或者發一套福音冊子,而是要他們看到我們身上真的有見證。
問:您個人覺得通過開大型佈道會的這種傳福音方式的作用如何?
答:是傳福音的方法之一吧。在佈道會中的收穫,其實是大家之前做預工已經很久了。有人栽種,有人澆灌,“惟有神叫他生長。(林前3:6)”
問:針對無神論或者其它信仰者,傳福音時除了做到用生命影響生命外,是不是從科學角度講會更有說服力?
答:用科學角度不見得更有說服力。因為科學不過是把神的創造挖掘出來而已。哪樣東西是我們做的?都是早已存在,我們只是發現了而已。只有神能夠使無變有。而所謂的科學卻總是從一套基礎前提開始。如同平面幾何,全套理論都是基於“平行公設”,否則,整套理論無法建立。這正如創世記1:1所說:起初神創造天地。世界上所有的假神都是從存在中而來,只有我們的真神沒有說祂從哪裏來,卻告訴我們“存在”是從哪裏來的。
我講數學時,經常結合聖經教導。最常用的是“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1:20)

問:敬拜、聚會的同時,如何為慕道者創造機會能促進他們信仰上的飛越?畢業前的小型佈道會有這個幫助嗎?
答:有。尤其是現在很多學生只讀一年,然後或急於找工作,或急於找實習。所以時間上很緊迫。
問:這麼多年服事下來,有沒有受到過攻擊和挑戰?有沒有特別可以提到的?
答:攻擊和挑戰一定有的。正如聖經所說:人人都是罪人(參羅3:23)。使徒保羅說的好:這又何妨呢?只要福音傳得出去。(參腓1:18)
問:能介紹一下您寫的書嗎?您是怎麼想起來寫這些書的?
答:我寫了四本屬靈方面的中文書。其中《聖靈的果子》和《樹下的尋思》是和黃小石長老合著的。《樹下的尋思》寫了蘋果樹、菩提樹、生命樹;我們從科學切入,通過哲學和人文的反思,最後還是要回歸生命樹。我們現在正在寫第四棵樹——羅騰樹;這本書涉及到憂鬱症以及心靈關愛。
《後疫情時代的真自由》是從舊約諸王的失敗,看我們屬靈裡的“新冠(病毒)”。我們應該對屬靈裡的“新冠”要更加小心,因為靈命中的“新冠”更容易侵害我們的心靈,並且是不知不覺間。舊約中猶大國的諸王開始的信仰狀況還好,但是後來心靈逐漸被異教假神崇拜腐蝕,離神越來越遠。
我的一些書是從教主日學而來。比如《合神心意的人生》就是從“歷代志上、下”和“撒母耳記上、下”的主日學教材而來。這些書全部由“宇宙光”出版。書款也全部奉獻給“宇宙光”,做為文字事工傳福音之用。

問:能問一下您未來的服事重點嗎?
答:我已在教會事奉多年,現在該做的是積極培養新的同工,包括長老。長老候選人已經有兩位了;一位正在讀神學院,一位已經完成了神學教育。如果主許可,我仍然是很希望在學生中做服事。我的妻子也很有這方面的負擔。她在服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姐妹們有問題都願意找她。
最後張長老以“撒上12:23”結束了本次採訪:“至於我,斷不停止為你們禱告,以致得罪耶和華。”分別前張長老說,撒母耳年紀那麼老邁,仍然不忘使命;我即使不做長老,也仍然要服事,因為這是上帝給每一個信徒的呼召。

【編者按】一個半小時的採訪,讓心版同工們親身感受到張教授的博學,謙卑和幽默。張教授的佈道也非常受歡迎,不僅能三言兩語科普一些深奧的數學知識,而且能將聖經講得深入淺出,貼近生活,不僅不枯燥,反而很解惑。打破了編者原以為數學博士、理工男會講的會很枯燥理論化想法。編者為了完成這篇訪談紀錄,再次聆聽“追尋”,又有得著。真的是每聽一次都有新的收穫。張德健教授本次佈道會“追尋”的錄像鏈接:https://www.cbcgbweb.org/2024evangelisticmeeting-2
編輯整理:Sand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