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ndra
主告訴我們,要愛仇敵(太5:44)。為什麼要愛仇敵,又如何做到愛仇敵?太難以理解,也太難做到了。過往經驗告訴我,靠自己是做不到的。只有靠主才能做到。因為神就是愛(約壹4:8)。神的愛在心裡集聚多了,就會溢出來,愛仇敵也就不難做到了。
從原諒開始
個人的經歷是從原諒開始,但原諒不一定等於和好。原諒是單方面的,和好是雙方面。而且參照創世記第42-45章,和好是建立在對方有改變的基礎上。原諒是很大的一門功課,我能學會原諒,全憑聽主的話、靠禱告的幫助做到的:主啊,我實在愛不了我的仇敵。但是您說:“要愛仇敵、要為逼迫你們的禱告(太5:44)”。我就聽您的話,為他/她禱告!祝他/她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生活如意……當走投無路時,也是聽祂話的開始。感謝祂的揀選和給我的機會、賜給我的信心和謙卑的心,造就了我的新生命。聽祂的話,咬牙含淚地開始為仇敵禱告,堅持不久,心就軟了,愛就漸漸地浮現了出來,開始意識到他/她因為內心的虛弱才導致自己的行為傷害了我。同情心就出來了,就不再那麼恨了,敵對的情緒也減少了。敵意消除了,平安就來了。明白了他/她的作為不是針對我,原諒之意就發芽了……想當初,為了能做到原諒,我曾求尋求過智人,請高智商有人生經驗的朋友指點。但因為不能轉化為自己的認識,所以沒有本質的改變,因此也就沒有做到原諒;只是靠壓制把恨意壓了下去。所以經常是這件事過去了,還有下一件事的重複,心裡總是疙疙瘩瘩。可見,人要想改變,還得從內部開始;在主的懷裡,重新成長一遍就能實現這個內部的改變。在讀祂話語同時,參與服事也是一個很好的在祂懷裏成長的途徑之一。
依靠信仰
我所說的是自己被改變的經歷,不是一個標準,但絕對真實,也是目前靈命成熟度所能達到的最大能力。那以後還會不會有更多的改變?肯定會的。因為對祂的信靠和倚賴,已經讓我的思維模式從固執僵硬變成了成長型思維模式⸺隨時思考、隨時糾錯、聖經為準、上帝幫助。所以,肯定會變得更好。這就是信仰帶來的好處。信仰就是將受了污染的理性回歸到創造理性的真理的過程,這是一生的功課。
主耶穌愛的榜樣
聖經中有許多展示主耶穌基督愛的經文。“清潔聖殿”是其中之一(太21:12-13;可11:15-17;路19:45-46;約2:13-25)。當時的祂,為百姓靈性的敗落而悲傷氣憤,忍無可忍,清理了原本應用於禱告和敬拜神、卻被改成了交易市場的聖殿。當祂清理時,祂只是趕出去了牛羊,推翻了桌子,踢倒了凳子,並沒有傷害他們的牲畜、也沒有放飛鴿子,幫助他們保留了這些資產,讓他們的生活不會受影響;還有一個例子,主耶穌被捕前施神蹟治好了參與捉拿祂的馬勒古被削下去的耳朵(太21:12-13;約18:10-11)。馬勒古是大祭司的奴僕,應該也是祭司之一;按照律法規定身體有殘缺的人是不能當祭司的。所以主耶穌施神蹟不只是為了治療他的傷痛,更為他確保了那賴以生存的祭司職位⋯⋯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學習、理解愛仇敵中的愛是怎樣一個概念和怎樣去愛。跟隨主耶穌的腳蹤,我們才能活出祂的榮耀。
愛仇敵讓我們受益
其實,能做到愛仇敵最大的受益人是我們自己,而不是仇敵。通常受傷後想要報復是因為我們內心的軟弱消化不了恨,報復就成了我們解恨的方法;於是就開始尋找機會。最容易的就是用自己所有的權力或者資源為難對方以達報復的目的,卻忘記了這種行為是在行惡。這也就是為什麼靠為難他人所帶來的快樂不能長久的原因所在。因為一旦作惡,生命就受了損。主告誡過我們: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太16:26)所以,不能以惡小而為之。與其讓自己處心竭慮地被做惡的念頭牽引着患得患失、耽誤自己享受生活,不如聽祂的話不要以惡報惡,要有耐心,要對上帝有信心。因為我們有祂的應許:“申冤在我,我必報應(羅12:19)”。寬下心来,把一切交给祂,同時因著信咬緊牙關堅持做到祂教導我們的:不造就人的話不說(參弗4:29),不符合祂心意的事不幹⋯⋯倚賴祂,內心得到解放後,“仇敵”雖然還存在,但是已經不能牽動我們的神經導致我們被情緒牽著走,從而就能從容應對;受傷的機會就少了。這時你就會由衷地感嘆,真的是“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我們了。(太6:33)”——祂不僅應許我們為我們申冤報仇,而且我們的信靠能幫我們挖出一個一直攪擾我們、讓我們產生負面情緒的根源;從而讓我們在心智、格局和視角上更上一層樓,面前的道路就因此更寬廣了。可見聽祂的話去愛仇敵(參太5:44)是一定會為我們帶來好處的。
要想學會原諒、做到愛仇敵,首先要讓我們的內心強壯起來,有力量消除恨意。因為心裡有恨是一種很不好受的滋味,會攪擾生活;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用在恨上,就影響了用在發展自己上,生活事業家庭等肯定會受到影響。如何強壯內心呢?我的經驗是信靠祂並聽祂的話——祂是我們的阿爸父;祂不僅創造了我們,還在我們的祖先亞當犯罪後,為了救贖我們,賜給了我們祂的獨生子、為了讓我們成聖,賜下了祂的話語——聖經——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6:35)”——所以,我們當聽祂的話,遵守祂的命令(參約14:15),要愛仇敵、要為逼迫我們的禱告(太5:44)、要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祂(參約4:24)——敬拜、聽道、讀經、禱告、聚會、服事……飲這活水,吃這靈糧,遵行祂的話,我們的內心就會強壯起來,這不僅能讓我們心中的恨意消除,而且會讓我們蒙福——“念這書上預言的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所記載的,都是有福的,因為日期近了(啟1:3)”。
註明:文中只寫了原諒,沒提饒恕。這不是說原諒能替代饒恕,而是因為饒恕是分層次的。做到饒恕需要一個過程,原諒是饒恕的第一步,能做到原諒再做到饒恕就不難了;做到了饒恕,人也就會從為自己利益而行上升到為了祂的聖潔而願意活出祂的榮耀來,因此心裡自然而然就會多了平和和喜樂。此時你會由衷地感嘆感到真的是“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5:3-4)。”此外,我們需要知道,饒恕是品格不是道德標準,只能用來要求自己,不能用來要求別人。否則,那就成了道德綁架。

作者熱愛CBCGB廚房事工,心版同工,在青橄欖團契聚會。
責任編輯: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