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為基督徒,我們應如何面對精神疾病患者?我的父親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作為一名患者家屬,我對此有深刻的體會。我的父親,在他66歲過世前,他有31年的時間是與精神疾病奮戰。我從未真正理解過他的痛苦,甚至在他離世後,我對於我們父女之間從未好好地聊過天而深感遺憾。閱讀本書時,我內心充滿了共鳴,作者是一位牧師,在書中她分享了她的治療歷程,從服藥到電擊治療,這過程的辛苦及背後的掙扎與挫折,讀了令人動容。
精神疾病不同於身體病痛,它影響的是大腦,一個掌控思想、情緒和感官的中樞。一旦大腦生病,全身也彷彿失去了力量。即便投入治療,成效也因人而異,而家屬更常要承受外界的不理解與壓力。
作者的孩子渴望擁有一位健康的母親,卻無法不心疼被疾病折磨的她。這種複雜的心情,我完全理解。過去,我總是站在家屬的角度看待精神疾病,卻從未有機會瞭解父親內心的掙扎。然而,這本書讓我站在患者的立場,看到他們的痛苦與無助。
對精神疾病患者而言,發病時他們無法理智思考或改變自己的狀態。即使是基督徒,理智上知道生命有價值,卻在病發時感受不到上帝的同在。但事實是:即便我們感受不到祂,祂依然掌權,這是我們最大的盼望。
正視精神疾病,適時就醫並搭配靈命塑造,可以幫助患者有更好的預後。
二、信心與盼望
在治療的過程中,作者特別提到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為患者禱告!”因為當患者發病時,他們無法專注禱告,但當知道有人為他們代求時,那會帶來極大的平安與溫暖。
作者的丈夫與弟兄姊妹以愛陪伴她,為她禱告,成為她堅強的後盾。而最大的鼓舞,來自基督復活的盼望。作者提到,在歌羅西書3:3-4說:“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基督是我們的生命,祂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祂一同顯現在榮耀裡。”
當我讀到這裡時,心中深受觸動。雖然我對於和父親之間從沒好好聊過內心的想法而深感遺憾。但因著復活的盼望,我相信父親現在已經在天上得著完全的醫治⸺沒有恐懼、沒有幻聽,他在永恆裡擁有健康與平安!想到將來在天家能與他重逢,認識那完全健康的他,我不禁流下感恩的眼淚,內心充滿感恩與盼望。
三、如何幫助精神疾病患者
精神疾病患者最大的痛苦,往往不是病症本身,而是來自社會的誤解與歧視。作為基督徒,我們能做的包括:
上帝是愛的源頭,唯有連結於祂,我們才能真正活出愛。作者的丈夫在書中展現了不離不棄的愛,即便妻子無法照顧自己與家庭,他仍然選擇堅守與陪伴,活出了對神的信心與愛,這是何等不容易,也值得我們學習。
我也想起我的母親,面對父親的疾病,她因信靠上帝而毫無怨言。即使旁人認為她辛苦,她卻甘之如飴,常感謝神的恩典與祝福。母親是我的榜樣,她的信心深深影響著我!
結語
哥林多後書1:4說:“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我深信,一切的苦難都在上帝的掌權中,雖然我們無法完全理解,但祂的恩典永遠夠我們用。(林後12:9)
只要我們持續仰望、倚靠祂,因著耶穌復活的盼望,我們終必得勝,戰勝苦難所帶來的痛苦!
作者屬和散那團契,目前就讀於北美華神基督教研究碩士班輔導組。
責任編輯:吳欣純
附上書本封面照片如下:
我父親是2023年十月被確診為大腸癌中晚期的。感謝主!神讓我父在看見生命脆弱的同時也謙卑了己心,於2023年10月決志信主。但他害怕化療,拒絕手術,因為覺得化療就等於死亡!他對我媽媽說,如果他化療,“你就沒有老公了”;又跟我們說,如果化療了,“你們就沒有爸爸了”。而且他只相信中醫,喝中藥。他每天把吃中藥的感受和效果記在本子上,常打電話給中醫師報告他吃中藥的情況。每個月還要坐兩次高鐵從我老家福建小縣城到深圳看中醫。
神透過禱告給我父親的愛和恩典
那時候我和我先生心裡很著急但也沒用。我們也只能依靠禱告、依靠神的家⸺我們的教會。我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參加我們教會週二的禱告會,和牧師及弟兄姊妹們分享我的禱告請求,禱告神可以給我爸爸最好的醫療方案。我先生禱告求神能夠透過中醫的口叫我爸爸去化療做手術。
2024年三月,我們一家三口回中國探望父親。感謝主,我父親也在我們探訪期間受洗正式歸入神的家庭。那期間爸爸的中藥不是特別管用,差不多有兩個禮拜沒有上廁所,所以中醫知道情況後終於無奈地跟我爸說,“現在你要去化療做手術”。但在這之前,他總是給我爸保證說一定能治好他的病。感謝主,神奇妙應允了我們的禱告。在爸爸願意接受化療和手術後,我先生很快就透過他表哥找到了一個很好的主治醫生。感謝主,從化療到手術一切都非常的平安和順利,手術也非常成功。特別感謝主的是,我爸爸出院的前一天被查出肺裡面有血栓,這樣他可以在醫院裡面得到及時的治療。
神透過話語給我父親的愛和恩典
我在國內陪爸爸化療和手術期間,每天早上爸爸、媽媽和我,透過我們教會的一年讀經一遍的活動,一起讀神的話語。這是我在國內六個月期間最甜蜜的時光,因為這是我們一家三口和神最親近的時刻。爸爸很喜歡羅馬書5:3-5:“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要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這些話給我爸爸非常多的安慰和幫助。因為化療給癌症病人所帶來的痛苦和艱辛,我們常人是很難想像和理解的。
“在患難中也要歡歡喜喜”⸺我父親因為化療,牙齒掉了,但他每次都對著鏡子說“在患難中也要歡歡喜喜”,還露出笑容。
“盼望不至於羞恥”⸺我父親曾覺得他得這病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因為他自己70剛出頭,一週游三次泳,也沒有三高等基礎疾病,沒有啤酒肚,保持著很好的身材。他每天都看“養生堂”,也經常作他周圍一般哥們的“養生顧問”。他覺得他現在得這病,朋友會嘲笑他,是很沒面子的事。所以他幾乎都沒告訴他身邊的朋友和老家的親人。但神透過每日靈糧給我父親很多平安和盼望。
我現在還記得我爸爸第一次躺在醫院病床上做化療時,我先生從美國給我爸爸打電話問道:“爸爸,現在化療怎麼樣?”爸爸說:“感謝主,我在化療”。我看到神在我爸爸身上的工作,並賜給他出人意料的平安,讓父親能夠勇敢的面對自己生命中的難處和經歷神的同在所帶來的美好。
神透過教會給我爸爸的愛和恩典
我婆婆和媽媽在我們福建老家是去同一個教會。所以幾乎每兩到三個禮拜,我婆婆媽媽的教會就有弟兄姊妹來我們家和爸爸分享神的話語、禱告,和作見證。有一個姊妹也得了同樣的疾病,也是透過化療手術,得到很好的復原。她的見證帶給我爸爸很多的信心和力量。
也感謝我們青橄欖團契的同工弟兄姊妹為我父親的禱告,特別是騰輝弟兄、承永弟兄、安靜姐、再瑜姐、琦華姐、紅芸姐等,和其他弟兄姊妹的問候和禱告。也感謝我們教會星期二禱告會的一萍師母、美琴師母、曾師母、紅霞姐等牧師長老和其他弟兄姊妹為我父親的禱告。
我曾經把我父親經歷神的恩典和愛私下分享給一個姊妹。姊妹聽完很詫異地說我的情緒並沒有怎麼激動和波動。“啊,是嗎?感謝主!這可是我的親生父親啊!”我笑著說。感謝主賜給我這出人意料的平安。如果沒有神家庭的愛和溫暖,如果沒有神的話語和來自神家弟兄姊妹的禱告和關心,我很難想像我會在這裡和大家分享這段見證,也很難想像我如何陪父親一起走過那死陰的幽谷。詩篇84:11說:“因為耶和華神,他是日頭,盾牌,要賜下恩惠和榮耀。他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為正直的人。”
最後,我要感謝我天上的父親,賜給我所有的一切。榮耀歸給主!阿們!
作者簡介:作者屬青橄欖團契,本文是2025年1月11日寫於波士頓。
責任編輯:新青
最近心血來潮聯繫了一下兩個回國的朋友,發現在疫情及生活變化的雙重影響下,兩個人都已經很久沒去教會,很少讀經禱告,用一個常見的說法概括,就是處於屬靈低谷期了。
要說我自己也是一樣,很久沒有線下聚會了。聽講道的時候只有一半心思在注意,另外一半心思在給娃維穩。娃很不理解我們不認真陪她玩,也不能去別的房間遛躂的狀態。一到週末線上聚會的時候就開始不穩定,讓人沒辦法專心聽講。去年參加了一個一年讀完聖經的計劃,在多次猛補天數之後,年底還是只完成了一百多天。禱告也很少,沒有規律。
雖然自己也很差勁,但是看到朋友處在低谷期,還是很想去鼓勵他們多多讀經禱告、親近神。但是我勸他們的話語,難道他們沒有聽過嗎?我多嘮叨一遍,又有什麼作用呢?
信主加入教會以後,我慢慢了解到,教會對基督徒的期待是做一個“火熱”的信徒⸺常常喜樂、不住禱告、熟讀聖經,張口就能引用經文,積極參與服事。如果你不是這個狀態,你需要一場靈裡復興,也許是哪句經文擊中你,也許是哪句講道讓你猛醒,也許是禁食禱告,也許是參加退修會,總之你需要振作起來,不能不冷不熱。你自己的狀態讓你羞愧,特別是看別人怎麼是火熱的,自己卻是這樣。你也知道走出來的方法⸺你需要讀經,更認識神;需要禱告,和神溝通,建立關係。但就像知道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似的,你每次提醒自己可以去讀經禱告的時候,又下意識地想逃避、想要做點別的,比如做點家務、刷個手機。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突然想到,也許一部分就是在這羞愧和罪惡感上。如果想到神,第一個反應是好久沒有親近神了,真是個差勁的基督徒。那麼人的本能反應就會讓人想要逃避這種負面的情感。我乾脆還是不想這個沉重的事了,看個小影片放鬆一下吧。在這樣的心態裡,讀經禱告親近神不是一個被神的美好吸引的過程,而是一個好基督徒應該做的功課,是教會對好基督徒的期待在推動我,而人的逃避負面情感的本能在讓我遠離。
難道做為一個冷淡的基督徒,不應該感到羞恥嗎?我覺得可以斟酌。當我處在屬靈低谷,遠離神的時候,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基督徒,對不起愛我的主。這個想法背後的邏輯是“神喜歡火熱的我,不喜歡冷淡的我”。然而真的是這樣嗎?神揀選了我,潔淨了我以後,期待我很火熱,而對我的冷淡很失望?不是的,神揀選我的時候,早已經知道我是個什麼樣的人,我有什麼樣的罪,包括我做基督徒的時候會落入屬靈低谷,他都知道。火熱的我並不比冷淡的我更聖潔;火熱或冷淡,好比在我一座山一樣的罪上增減一小把沙土,對神來說沒有太大區別。重點是,他已經為我所有的罪而死,還清了所有的欠賬。不只是我做基督徒以前不認識他的罪,也包括我做基督徒以後的冷淡對他的得罪。這是在創世以前就已經做好的決定。
“因為祂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祂兒子的模樣,使祂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既是這樣,還有什麼說的呢?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誰能控告神所揀選的人呢?有神稱他們為義了。”(羅馬書8:29)
如果我的羞愧,使我想要躲開神,那我就是被我的罪控告,被魔鬼的謊言轄制了。我的冷淡並不讓神驚訝,因為神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經“預先知道”我的冷淡。為了我這個冷淡的人,神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捨了,因此我冷淡的罪也已經被贖清。我已被召,被稱為義,未來要得榮耀。我的冷淡也不能讓我被控告,因為有神稱我為義了。
因此,我並不需要先逼自己讀經禱告,參加聚會,表現得火熱,才能高高興興地去找神。就像那個回頭的浪子,並不需要辛苦存錢,把浪費的錢都賺回來,衣錦還鄉,才能回家找他的父親一樣。他的父親不需要他先做出點行動表現自己的悔改,才願意接納他。父親接納他回家,只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父親愛自己的兒子。從現實來說,當他給人打工放羊的時候,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如果要靠自己存錢,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辦法翻盤了。但當他回到父家,父親再次資助他一點資本,洗心革面之後的他在父親的指導下做生意,可能很快就能把敗掉的錢賺回來。同樣的道理,以“掙表現”為目的的讀經禱告不能讓我們和神更親近,如果和神親近的前提條件是我們把自己打理好了,那我們一輩子也別想親近神了。但我們如果認識到此事要成,依靠的不是我們的好,而是神的旨意——他想要我們親近他,且已揀選並潔淨了我們⸺那麼我們就可以除掉心裡的罪惡感,坦然地親近神。在那以後,和神關係的親近自然會引導我們渴望讀經和禱告。
這樣說來,以前的想法是把因果關係搞反了⸺不是讀經禱告讓我親近神,而是親近神讓我讀經禱告。和神的關係是因,讀經禱告是果子。如果我身為枝子,不能從根吸取營養,那麼我是沒有辦法結出果子來的。也許有人特別頑強,還是會堅持讀經禱告,但是他的行為就像試圖把摘下來的蘋果掛在沒有果子的樹枝上一樣。表面上的火熱也許可以暫時掩蓋內心的乾枯,但是掛上去的果子最終會乾癟枯萎。試著以讀經禱告來親近神,本質上是一種律法主義。就像法利賽人一樣,以為虔誠的外在表現可以得神的喜悅。然而這樣的假設,已經忘記了自己是全然地敗壞。正是因為我們不能,所以我們才需要耶穌。如果我們覺得自己可以把自己打理乾淨,收拾清爽,自己掌握著是否能看見神面的主動權,那我們就是拒絕了耶穌。
可是,親近神不就是讀經禱告嗎?不讀經禱告怎麼親近神?我想,親近神首先是一種心裡的親近,而讀經禱告是行為上的親近。心裡的親近,就是再一次地認識並理解福音,認識到自己已經被救贖,已經被潔淨,自己和神之間,並沒有任何的攔阻。所有的罪都已經在十字架上得到了和解。我不需要再做什麼就可以高高興興地來到神面前。在神看來,我已經被稱為義,我已經穿上了潔白的義袍。我不需要再做什麼才能得他的喜悅。他一直敞開懷抱,我只需要投入其中。好久沒有讀經禱告了,但慈愛的父神依然在等待我,不需要我先做點什麼來彌補——唯一需要彌補的,是那些失去的時光裡面本可以享受的與神相交的美好。
歸根究底,一切都要回到基督的福音裡。福音既是我們得救的入口,也是我們每天行走的道路。對福音的認識,決定我們的“日子如何,力量也必如何”(申命記33:25)。走出屬靈的低谷,不是靠強迫自己讀經禱告,而是要再次認識福音、經歷福音;只有親自體驗神犧牲的愛對我們的釋放,才能用火熱的心對神做出愛的回應。
作者簡介:作者屬恩典團契
責任編輯:新青
余堯
前些天在朋友圈裡看到一篇紀念已故父親的文章頗有感觸。在看到這位父親一生在事業上的成就和家庭美滿幸福的同時,也看到了作者對自己已故父親的不捨與思念。原本一直就有分享父親見證的想法,那一瞬間就開始寫起來。對於在主裡睡了的人有什麼好誇口的呢?我要誇的無疑就是基督並祂釘的十字架!
父親的信靠
父親因年邁加上心臟衰竭在前年被主接去。儘管心裡不捨,但想到他在生病期間的煎熬,對比現在,他歇了世上的勞苦,在主那裡好得無比。母親說,他在走之前幾天在醫院還讓大哥給他送紅燒肉,我們還覺得他會慢慢好起來,像一年前住院一樣最後回家,沒想到主是要接他回天家。
父親走的那天,我開車去Haverhill。在回來的路上,儘管知道怎麼走,為了不走錯路,安全起見還是想找一個地方停下來設置一下GPS。開車猶豫了好幾次,有很多地方可以停,最後終於找了一個地方停了下來,卻發現是一家賣墓碑的商店。我停在了一個十字架墓碑前面。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嗯,這是神應許給我的十字架永恆的盼望。在一路回家的路上也是滿心感謝!開車開到Woburn Town Center時接到二哥從加州打來的電話,告訴我父親病危。當時想到主要我停在十字架墓碑前的情景,心裡滿懷感恩!感謝天父的恩典,十字架墓碑讓我確信父親在主那裡。母親說在父親過世前一天不停的呼求神,真的羨慕平常稀里糊塗的父親,因著主的恩典,信的清楚明白。
父親一生平凡,憨厚老實,有時在家喜歡開玩笑。母親以前拜佛時父親開玩笑說,我以後要買一本《聖經》回家看。感謝主,神揀選了他,也藉著他的口賜福給他。父親有機會來美國和我們短住。在教會的一次主日崇拜裡,我因為坐姿不舒服就翹起了二郎腿,父親提醒我,這是敬拜神怎麼可以翹二郎腿?直到現在在主日崇拜時我都會小心謹慎,神藉父親的口來教導我對神的敬畏。母親有時會懷疑父親對《聖經》理解的不夠深,當我和母親討論這個問題時,我認為神給父親多少,父親就領受了多少。平常沒事時寫毛筆字和鋼筆字是父親的一大喜好,今年春節回國陪母親過年,在收拾父親的一些遺物時看到一些父親抄寫的《聖經》經文,感恩父親對神的信靠是有根基的。
在父親離世後不久我做了一個夢,夢到父親變得好年輕;他穿著西裝開車來接我⸺其實父親根本不會開車。我告訴了母親我的夢,母親責備說我胡說八道,不吉利,我笑著問母親信主怎麼還信這些?我有時會想,夢裡的父親好開心啊!這更堅定了我的信心,我知道我以後要去的地方是何等的美好。我一直沒覺得父母老了,小時候只覺得外公外婆才是老人,直到父親離世後我才意識到以前在我心中沒老的父親被主接走了,但我深信這只是短暫的分離,將來我們會相見在永恆裡!
母親的跟隨
2020年春節前夕,我買好機票要回國陪父母過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取消。原本打算每年回去陪父母過年的計畫在今年終於成行,只是回到家看到的只是我的老母親。在回國後倒時差的第一天下午,午睡期間被一陣輕聲的吟唱喚醒。聽到母親在她房間裡靈修頌讚主,我的眼淚奪眶而出。自從父親過世後,母親經過一年多的適應慢慢的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平時每次視頻時她都開心地說很忙,時間安排得滿滿的。
今年回國過年期間,每次看到八十多歲的老母親早晚跪下禱告,都會心裡有虧欠。為什麼自己的膝蓋那麼硬?也看到自己這些年在忙碌世界的同時,靈裡的惰性越來越大。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我裡面了,無數次的立志卻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母親每天早上、下午都會有靈修時間⸺讀經、禱告、敬拜讚美、聽講道。記憶很深的一次聽道是,一位牧師講到我們基督徒一生屬靈的時間與屬世的時間。在後的要在前。也許一位基督徒信主幾十年屬靈時間的累積,倒不如一位信徒信主幾年在主裡竭力追求的時間多。羨慕母親已經選擇了那上好的福分,每天與主親近,滿有喜樂平安。
2008年之前,我曾花了好幾年在電話裡給母親傳福音。每次打電話,大部分時間不說別的,只說我所信的耶穌。母親從開始的不耐煩⸺覺得是浪費時間、浪費電話費,到最後的沉默,每次電話結束,母親都說應該和她說一些有用的事,然而最有意義的福音的種子已經在每次通話中撒下。
在2008年回國期間,我帶著父親、母親去教會;他們決志、受洗歸入主的名下。信主後父母親的退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母親從以前每次打電話時的“怨婦”,變成了不住感恩的天使。母親以前是信佛的,每天在家燒香拜偶像。在2008年我和孩子們回國前,母親把偶像送出門,只因爲她心疼我,怕我帶孩子們回家看著偶像會不舒服。母愛何等偉大!我到家後母親說,她送走偶像的過程中偶像沒有難為她。我告訴母親那是因為我的神是宇宙萬物的造物主,遠大過所有偶像。
在向母親電話傳福音期間,母親曾經告訴我,她和父親經常從家附近的教堂門口走過,但從來沒進去過。她也很好奇,在美國的兩個孩子都信主,自己卻一直沒有勇氣走進教堂。終於,2008暑假,主帶領母親跨越了所有的攔阻,去了當地的家庭教會。當聚會結束時,牧會的弟兄為母親做了決志禱告;聖靈的感動讓母親淚流滿面。母親決志後大約一個月,有一天忽然說害怕進她房間,說她房間裡有練氣功的錄音帶和書籍,她害怕的樣子怪怪的。當時我帶著孩子們全家一起手拉手禱告,奉主的名銷毀母親存留在她房間的氣功書籍和錄音帶。之後母親感到平安,主愛裡沒有懼怕,感謝讚美主!
在2008年回國之前,有一次打電話給母親談到,如果我們相信的不一樣,將來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就不會去同一個地方。母親無奈地說:“那不在一起我也沒辦法”,我跟她說你不想和我在一起,但我卻想和你在一起。感謝神的恩典,神有辦法,母親順服神做了一件她一生中最正確的選擇⸺跟隨主!一位母親豈不想將來在天上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這也許是母親一開始願意信主的初衷吧,神也藉此成就祂的美意。
作者1997年來美,1999年在Arizona信主受洗。2008年從Colorado 搬來Boston並參加CBCGB,屬愛主團契。 本文寫於2024年8月,照片攝於2025年2月:作者余堯坐於左一,母親坐於當中,兄與嫂坐於右邊;攝影者余堯女兒。
責任編輯:新青
鴨子湖邊考里松,
銅枝鐵幹立如峰。
風急雨驟尋常事,
基督精兵志從容。
根深紮入厚土中,
密根好土兩相融。
亭亭綠傘遮炎日,
清涼眾生愛意濃。
春華秋實球果開,
種子飛揚入遠空。
活水滋養新生命,
福音廣傳似春風。
願我如松立主前,
堅韌長青志不窮。
風雨無懼常守望,
一生見證主恩隆。
在紐西蘭奧克蘭市郊的植物園中,小湖邊矗立著許多高大的考里松。它們的樹幹筆直粗壯,樹皮光滑如緞,枝葉從淺綠到青銅,色彩斑斕,彷彿是大自然的傑作。考里松,又稱紐西蘭貝殼杉,以其高大挺拔的身姿和堅韌的生命力,成為這片土地的象徵。站在它們面前,我不禁聯想到基督徒的形象──紮根真理,仰望天家,風雨無懼,常青不凋。寫了這首詩,記下心中的感動。